今年至今未有颱風影響台灣,不過天氣職人吳聖宇就於臉書指出,下週二起由於太平洋高壓減弱及熱帶擾動影響天氣轉為不穩定,熱帶擾動可能成颱,不過需持續觀察。吳聖宇並指出2條可能的移動路徑,若走A路線對台灣影響較大,降雨也會增多。

吳聖宇指出,由於受到大環境垂直風切偏強的影響,目前熱帶擾動93W的結構仍不是很好,低層環流中心明顯外露,這種現象短期間內不易改善,強度增強緩慢。週末這兩天需觀察看有沒有機會先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距離颱風門檻可能還有點過早。

吳聖宇說明,未來3-4天內93W熱帶擾動會隨著太平洋高壓的增強西伸而逐漸往西移動,接近呂宋島東北方近海,大約下週二來到呂宋島東北方近海,接著可能的移動路徑有兩種變化的可能性。

第一種是A路線,太平洋高壓受到北方西風短波槽東移影響而減弱,或是有弱點空檔出現,讓93W緩慢北上,經過台灣附近或是東部近海後趨向琉球群島。這樣的路徑對台灣影響較大,降雨增多的情況也比較明顯,不穩定天氣的時間會持續比較長一些。不過93W北上過程可能會受到強垂直風切干擾破壞,強度逐漸減弱,趨向琉球群島途中也許就會減弱消散。

第二種是B路線,太平洋高壓並沒有明顯減弱或是空檔出現,93W順利跨過巴士海峽然後趨向東沙島海面、廣東沿海地區,速度較快,影響台灣的時間較短,影響程度也較小,迎風面東半部降雨增加較明顯,西半部則是仍以午後雷雨為主。往西走的話受到垂直風切感擾破壞的程度較小,甚至進入南海後會接上西南季風,強度發展的空間較大,不過目前來看兩種路線都有一定的可能性,還沒有比較明確的趨勢會偏向哪一邊,需持續觀察。

此外,吳聖宇提醒,周末兩天因為太平洋高壓增強的關係,午後雷雨明顯減少,集中在山區為主,平地降雨機會不高,前往山區活動還是要注意午後的天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