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今表示,金絲蛇是台灣特有蛇種,但因體型小、行動緩慢,容易遭路殺;為保護金絲蛇免於滅絕,農委會發起保育行動,懇請民眾協助研究團隊建置和追蹤此種蛇類之分布現況。

台灣氣候溫暖潮溼且地型多變,高山林立的環境創造出許多適合動物生存的棲地,因此孕育了超過50種以上的蛇類。除了多數人常見且耳熟能詳的黑眉錦蛇、臭青公、雨傘節、赤尾青竹絲和龜殼花外,還有許多行蹤隱蔽、習性特殊的珍稀蛇種,這其中又以金絲蛇,又稱台北遊蛇,最美卻也最為罕見。

金絲蛇是台灣特有蛇種,自1931年日籍學者於台北山區發現和命名後,相隔超過50年才再次於陽明山地區被國人發現和記錄,爾後的十年也僅出現零星個位數記錄,直到約20年前,國內學者意外於桃園山區的北橫公路發現新的族群分布後,才開始有相較穩定的記錄,但仍極為稀少,且因金絲蛇的數量稀少、罕見且習性神秘,因而被列為現今台灣I級保育類蛇種。

農委會指出,金絲蛇體型小、行動緩慢,在穿越道路的途中,特別容易因此被路殺,這也是為何金絲蛇已知記錄中,高達8成都是被路殺死亡的緣故。為保護這些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免於滅絕危機,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特生中心)與許多單位及學者合作,擬定了金絲蛇、石虎、水獺等多種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保育行動計畫書。

農委會稱,然而金絲蛇過於珍稀,相關基本生物資訊蒐集不易且極度缺乏,為了監控上述路殺減緩設施之成效,以保護金絲蛇免於滅絕,為國人留下此一美麗而且溫馴的特有種野生動物,非常需要所有民眾的通力合作,懇請國人若有幸於登山郊遊時偶遇此一絕美珍稀蛇類,能用隨身的智慧型手機拍下照片,並將之上傳登錄到特生中心的「台灣爬行類回報」資料庫,協助研究團隊建置和追蹤此種蛇類之分布現況,即使發現此蛇時已是被路殺或其他原因導致死亡,依然是一筆很重要且有價值的資訊,可以將之登錄到特生中心的「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資料庫,供研究團隊評估其生存威脅並與相關單位合作,研擬因應改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