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情報單位今(17)日表示,今年四月間破獲一起俄羅斯間諜案,成功阻止一名俄羅斯軍情局特工假藉身分要滲透國際刑事法院,他在機場被識破後,隨即被遣返。
根據《法新社》報導指出,國際刑事法院(ICC)正在偵查俄軍在烏克蘭所犯戰爭罪行;若未能及時阻止,這名俄羅斯特工可能有機會取得法院偵查資料。而這位 36 歲名為切爾卡索夫(Sergey Vladimirovich Cherkasov)的俄羅斯男子,於今年四月間抵達荷蘭,想藉精心編造的身分臥底,假扮成一位巴西公民要赴位於海牙(Hague)的國際刑事法院當實習生。
不過,荷蘭當局隨即表示,切爾卡索夫在機場被識破是一名俄羅斯軍事情報局(GRU)的幹員,而遭到拒絕入境,並被安排在下一個班機遣返。荷蘭方面指出,切爾卡索夫若未被成功阻擋,他有可能取得國際刑事法院偵查在烏克蘭戰爭犯行的「高度有價值」情報,甚至影響到刑事程序。
切爾卡索夫假冒的實習生身分,讓他能夠進入國際刑事法院的大樓和系統。根據荷蘭情報與安全總局(AIVD)在聲明中指出,這名俄羅斯特工可能造成的威脅程度被認為「非常高」。對此,荷蘭情報與安全總局局長阿克布姆(Erik Akerboom)表示,逮到這種能力級別的俄羅斯間諜「非常罕見」。《荷蘭國家通訊社》(ANP)引述阿克布姆的話稱,俄羅斯軍事情報局花費多年時間塑造切爾卡索夫的假身分,「這是項巨大工程。」
荷蘭方面甚至公布四頁文件,內容道出這名俄羅斯特工掩護身分的「傳奇」故事,宛如間諜小說場景。荷蘭當局續指,這份非常詳細的文件很可能是切爾卡索夫自己約在 2010 年以葡萄牙語撰寫,內容涵蓋他的假身分背景故事,包括與父母關係不好、討厭吃魚、迷戀一位老師,及「看起來像德國人」而有「外國佬」的綽號。而文件當中甚至包括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一家餐廳的完整地址,並形容那裡有「鎮上最好的燉肉」;與一個出神(trance)電子音樂俱樂部的地址,以支持他的臥底身分故事。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這名俄羅斯情報人員的社群媒體的帳號顯示,他曾在歐洲、美國的頂級學術機構學習,包括霍普金斯大學的高等國際研究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這是培育美國外交政策精英的重要學術機構。對此,校方發言人羅森(Jill Rosen)對《華盛頓郵報》表示,據就學記錄顯示,一名名字稍有不同、名叫費雷拉(Victor Muller Ferreira)的男子,曾在 2018 年進入高等國際研究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羅森說,這名男子主修「美國外交政策」,在華盛頓學習兩年後,已於 2020 年春季畢業。社交媒體帳戶還顯示,切爾卡索夫在此之前,已在愛爾蘭都柏林的三一學院完成了一個學位。而聯邦調查局華盛頓辦事處昨(16)日對《華盛頓郵報》表示,該部門無法確認或否認是否已對該人展開調查。
國際刑事法院成立於 2002 年,位於荷蘭海牙,其主要功能是對犯有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而國際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礎為 2002 年 7 月 1 日開始生效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
因此,該法院僅對規約生效後的前述四種國際罪行有管轄權。不過,實際上,國際刑事法院暫時還不能對侵略罪行使管轄權,此項罪名之首要司法管轄機構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2010 年 6 月,已有 114 個國家加入了《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成為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國;另有 37 個國家簽署了該規約,但是並未得到各自國家立法機構的批准。
國際刑事法院對成員國的公民或組織具有管轄權,或者對聯合國安理會正式通過決議交由國際刑事法院司法管轄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均未加入該規約,其中美國曾在 2000 年 12 月 31 日簽署《羅馬規約》,但在國會批准前取消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