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將於今年秋季登場,重頭戲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尋求三連任,而任期屆滿卻還不到退休年齡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下一步動向也是焦點。對此,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副教授史宗翰(Victor Shih)日前在《中國連線》撰文分析,若習近平想要李克強完全退休,改變年齡規定是方法之一。

中國共產黨內目前存在許多個不確定性。最大焦點集中在李克強身上,有評論稱,關鍵是準備連任第三期總書記的習近平是繼續認可李克強還是視其為威脅;而另一個不確定性在於當局的「清零」政策所引發的經濟後果。此外,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1日舉行線上研討會,討論習近平權力的擴張範圍,而由於中共遵循「七上八下」(67歲續任、68歲退任)的年齡規定,「因此,66歲的李克強總理任期屆滿,加上外傳其和習近平的政策不同調,他的動向受到外界熱烈關注。」

史宗翰提及,按照年齡規定,現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韓正、栗戰書皆需退休,而政治局委員兼中央總書記辦公室、國家主席辦公室、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辦公室主任的丁薛祥,以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會是遞補韓正和栗戰書空缺,進入常務委員會的人選。史宗翰認為,李克強想採取不同的國家治理方式,並不全然是反對習近平,「但若習近平想要李克強完全退休,修改年齡規定是方法之一,只是這樣和李克強同齡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以及67歲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汪洋都會被迫退休。」

史宗瀚指出,歷史表明,「其他表現出另一種領導風格的人,可能會被解釋為試圖奪取習近平迄今為止不容置疑的權威。」史宗瀚續指,目前的情況與大躍進之後發生的情況相呼應,當時毛澤東在1950年代末的激進農業政策導致了約3,000萬至5,000萬中國人死亡,「當時有少數幾個中共領導人直接批評毛澤東,而大多數人則集中於提出另一種政策願景,即堅持對經濟能力進行更現實的評估,而不是烏托邦式估計農業高產量。」隨後,前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等人引入了一種更加分工合作的決策風格,並在制定政策之前廣泛諮詢官員和專家。

史宗瀚說,劉少奇和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當時並沒有挑戰毛澤東的權威,但他們向普通共產黨黨員表明,黨內可能有不同的領導風格。隨後劉少奇和鄧小平受到打壓。因此,史宗瀚表示,從李克強近幾個月的行動中,還是可以看到劉少奇的影子,「而內鬥結果取決於習近平對李克強的看法。」

此外,李克強在5月25日「穩住經濟大盤」十萬人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年輕人和農民工失業率飆升是中國經濟嚴重萎靡的跡象,同時他還警告說,企業正在掙扎,尤其是私營中小型企業,四月份企業總體清算率同比增長23%。而外界較為關注的是,李克強強調了習近平當局在實現5.5%的年經濟增長目標與堅持對Omicron清零上的困難。不過,上述非官方會議紀要沒有在國務院官方網站上公布,只是在中國互聯網上私下裡流傳。

史宗瀚提及,「與表面上叱咤風雲的習近平相比,李克強表現出一種更加克制的領導風格,這對一些人來說開始顯得更有吸引力。」而李克強日前已宣布他今年屆滿後不再尋求擔任總理一職。史宗瀚續稱,在秋季20大黨代會之前與之後,關鍵點是習近平將如何看待李克強的行動。

上海封城下 「最後一代」和「潤學」:中國年輕人的絕望與幻滅

此外,上海1日起「全市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2,000多萬名上海居民被困在家中逾60日後,終於可以出街購物、工作、散步,「不少人欣喜若狂。」然而,上海當局禁止媒體提及「解封」兩字,稱「上海從未宣布過封城,全域靜態管理只是『按下暫停鍵』,因此也不存在『解封』。」

該說法令部分人士擔心不知何時又再「按下暫停鍵」。但隨着中國經濟面對嚴峻挑戰,加上中國國務院下令地方政府需自行承擔核酸檢測成本,導致有機會產生「推力(nudge)」效果,帶動整體防疫政策的轉向。

自3月28日實施「分區封控」後,上海即變相進入封城狀態,對外交通(除必要物資運輸)基本上全面斷絕,市內居民亦被封控於家中,不准出外上班、上學或購物。5月30日,上海市政府宣布「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形勢持續向好。」因此,決定自昨日起「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在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官員強調除了中高風險地區及管控區,各區居委會「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民出入」;全市地面公共交通運輸工具、軌道交通、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等亦將恢復正常運作,「這意味低風險地區約2,250萬居民可望恢復出行自由。」

5月30日起,上海各社區陸續拆除鐵柵欄、圍板等「硬封控」臨時設施。昨日清晨,部分居民從家中窗外發現,不再有俗稱「大白」的「志願者」設置關卡把守,於是下樓嘗試走出小區門口,結果未受阻擋,「人們興高采烈,紛紛相約親友見面、赴商場購物,甚至有人放煙花慶祝。」不過有人留意到,在新聞發布會及上海官方通報文件上,上海政府並沒有提及「解封」兩字。

與此同時,中國網絡上流傳一份據稱來自上海當局的指引,要求各媒體「注意把握好口徑」,在報導時不要用「解封」、「全面放開」等講法,因「上海從未宣布過封城,全域靜態管理只是『按下暫停鍵』。」、「但期間城市核心功能始終保持運行。」上海當局的言下之意,似乎是政府從未要求「封城」,至於部分「大白」及居委會強硬地把居民封禁於家中,弄致怨聲載道,「純屬自把自為,政府概不負責。」

而有部分上海人對這種「描述」憂心忡忡,擔心隨時又會遭「暫停」。而上海官方講法是「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生產」排於「生活」之前,當地學生(除了高二及高三年級)還未獲准返校復課,健身房、電影院、酒吧等繼續停業,餐廳亦禁止堂食,居民仍要每72小時接受核酸檢測,出入任何場所必須「掃碼」,短期內談不上全面恢復正常生活。

潤學,動詞形式「潤」(引申為跑開、移民海外之義),是一個源於中國的網路迷因,意指研究如何離開中國並移民到已開發國家的學問。「潤」與內卷(指內部惡性競爭、過度競爭,或逐底競爭、向下沉淪的現象。)、躺平(包括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費和「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中國資本家賺錢的機器及被中國資本家剝削的奴隸」。)被認為是中國1990年後和2000年後年輕人職業發展的三種選擇。

北京獨立政治顧問吳強表示,「潤學」真正的心理和行動基礎對象,就是上海的中產階級以及上海之外的全國新興中產階級,「而他們在改革開放的這40年來,萬萬沒想到上海會封城如此之久,導致他們第一次有時間停下來,在家中『躺平』思考其留在中國的意義為何。」

吳強指出,在上海封城中,這些上海的中產階級與上海之外的全國新興中產階級,不論是對自由、對法律、對安全感、對「中國夢」皆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認識,這是最關鍵的,「他們發現權利、民主、自由,這些才是財富無法交換過來的;我相信這使他們的『中國夢』完全破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圖:達志影像 / 美聯社(資料照片)

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圖片由左至右依序為韓正、王滬寧、栗戰書、習近平、李克強、汪洋與趙樂際,其中習近平為中國國家主席。   圖:達志影像 / 美聯社(資料照片)

自3月28日實施「分區封控」後,上海即變相進入封城狀態,對外交通(除必要物資運輸)基本上全面斷絕,市內居民亦被封控於家中,不准出外上班、上學或購物。   圖:達志影像 / 美聯社(資料照片)

即使中共內部和外部的壓力疊加,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未改變「清零」的嚴格防疫政策,並在近期多個高規格場合繼續重申「清零」的重要性。   圖:達志影像 / 美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