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指的是有覺知的努力投入在個人工作目標上,強調「目標練習法」,針對你所希望達到的目標或能力,制定詳細具體的計劃;大量且專注的練習,並在每次的練習中透過回饋機制修正錯誤,嘗試不同的新方法,然後跨出舒適圈,持續精進能力以達成目標。
安德斯・艾瑞克(Anders Ericsson),在其著作《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到,我們大多數所認為的一般學習法,是先設定大概的目標,接著從他人、書籍或是網路中找到練習方法,反覆大量的練習,直到技能內化成自然。但我們往往在熟悉該項技能後,就很難再有突破,這時若是想持續精進技能維持成長,就需要透過「刻意練習」的技巧;此外,「刻意練習」也能讓我們達成那些我們曾經覺得非常困難的目標。
刻意練習中強調的目標練習法,有以下特徵:
1.有定義明確的目標:先思考要達成目標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這些條件需要是可以被觀察、測量或是操作的項目;若目標太大,則可將目標分成幾個較小次要目標。
2.講求專注:我們可以在練習時不斷的自我提醒與激勵自己,留心覺察每次練習時自己當下的狀況。
3.需要意見回饋:對象可以是主管、督導、前輩、朋友,或是自行建立樣本資料庫,凡是可以給予回饋的方法都適用;重點在於需要可以指出每次練習中的問題,讓我們可以驗證目前的方法有沒有錯誤,並促發我們思考與嘗試新的方法。同儕通常是最好的督導。
4.跨出舒適圈:超越自己熟悉的部分,給予自己適當的挑戰,就可以不斷促進新的思考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刻意練習」強調實際經驗而非單純的知識吸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切記紙上談兵),透過不斷的犯錯與修正,逐漸增進技能;也強調「思考過程」的重要性,在練習時持續的保持覺察,利用反覆的再評估以認清狀況,找出不同的替代方案,並持續的嘗試,所以「刻意練習」也跟一般練習一樣需要大量的練習。
「刻意練習」可以讓我們的工作能力持續成長,避免停滯,並達到我們剛進職場時覺得非常困難的目標。因此,當我們工作遇到瓶頸,或想讓自己更加精進的時候,不仿一起來試試看「刻意練習」吧。
參考資料:
Ericsson, A., & Pool, R. (2017)。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陳繪茹譯)。臺北:方智。(原著出版於2016)
作者:黃崑霖/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