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日電)環保署表示,第3期「環境荷爾蒙管理計畫」今年起執行,預計會針對敏感族群(如孕婦、嬰幼兒)用品加強檢測;一般而言,少吃肥肉、內臟,少用塑膠袋,都可減少接觸環境荷爾蒙。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荷爾蒙管理計畫」邀集衛生福利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經濟部等在2010年完成訂定,已執行兩期共12年(第1期為2010年至2015年,第2期為2016年至2021年),第3期計畫則自今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止。

環保署說明,環境荷爾蒙是某些可模擬人體內荷爾蒙作用的人造化學物質,可能透過環境流布或食物鏈進入人類或其他生物體內,進而影響生理調節機能,造成人體生育能力或健康危害。

環保署表示,第3期預計將針對敏感族群,如孕婦、哺乳婦女、育齡婦女及其配偶、20歲以下(含新生兒、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加強檢測及宣導等管理,諸如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食品進行上市食品採樣及分析、評估辦理與敏感族群有關市售商品含環境荷爾蒙物質檢測等。

根據環保署資料,截至去年底,台灣環境荷爾蒙建議關注清單共計109項,諸如塑化劑、農藥、食品添加劑、甚至化妝品等都是關注範圍。

環保署官員告訴中央社記者,以市售文具、玩具等商品為例,統計2015至2020年抽測約1700件,檢測項目如重金屬、塑化劑等,不合格79件,當下都依消費者保護法、商品檢驗法下架;依各部門權責檢測項目也包含水質、食品等,絕大多數皆符合標準。

至於減少接觸環境荷爾蒙的方法,環保署表示,就食物方面,減少吃脂肪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內臟類,或是食物鏈上層的海鮮,如旗魚等;減少使用塑膠袋,一般用品則選用具有環保認證標章的產品,少用化學殺蟲劑或清潔劑。(編輯:張雅淨)11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