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動車、5G、醫材、工業電腦到低軌道衛星,靠著關鍵元件切入多個產業趨勢的穩得實業,今年以來營收與毛利率皆創新高。董事長高治宏是以什麼樣的經營策略,替公司打造出業界少見的獲利方程式?

當公司瀕臨破產,你會離開還是留下來?

21年前,看著公司面臨倒閉危機,當年還是「夥計」的高治宏,不僅沒有琵琶別抱,甚至買下公司自己當老闆;21年後的今天,這家公司成功掛牌上櫃,還打進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的低軌衛星供應鏈。

這家公司叫穩得,它既銷售硬體也賣服務:硬體部分,是種類多達三四千種、用於抗電磁干擾的電磁相容性(EMC)元件,至於服務,則是在自有的實驗室,為各種電子產品測試各類電性狀態,是台灣少數能同時提供元件銷售與顧問服務的業者,該公司現任董事長,是今年52歲的高治宏。

冷靜赴日 化解5億賠償案

然而,鮮少人知道,這家今年前3季比去年整年多賺50%的公司,最早並非由他創立,而且穩得過去更因為被日本大廠東芝索賠,差點倒閉。

2000年,一台東芝的數據機意外自燃,維修人員拆開燒得烏黑的機器後,認為是穩得供應的電容器起火,於是東芝跨海對遠在台灣的穩得求償5億元天價賠償金。

說是天價,是因為當時,穩得員工不過十幾人、資本額僅5百萬元,根本無力負擔相當於資本額1百倍的賠款,「公司要破產了!」的聲音,因此充斥穩得內部。然而,當時進公司6年、負責業務的高治宏沒有慌了手腳,他先展開調查,發現公司提供給東芝的電容器,其實符合規範,於是他毅然赴日與東芝談判

「後來,賠償金就從5億元,談成了10萬元,就是幫客戶重新替換元件的費用。」他回憶。

只是,走過風暴的穩得,老闆逐漸無心經營,這讓高治宏開始思考要不要接手公司,「(而且)客戶都支持我出來創業。」他認為穩得當時仍有發展可能,於是向親友借了8百萬元,正式從夥計變老闆。

不過,當時的穩得,一來身處高競爭、低毛利的電容元件市場,二來倉庫裡堆滿價值近3百萬元庫存品,「那些都是賣不掉的!」高治宏說。抱持著「走不一樣的路」,他注意到保護元件——這個當年少有廠商花心思經營的產品,在USB介面逐漸普及在桌機、筆電、隨身碟上,「一定會用到過電流保護(的技術),」因此認為未來保護元件的需求將大增。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詳細內容請參閱《今周刊》第13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