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四大公投進入倒數,針對重啟核四案,清華、中山、中興、東華、政大等跨科系學者今(14)日召開記者會,痛批公投提案方有許多錯誤資訊與論點,分析核四重啟有「八大不可行」,呼籲民眾12月18日對核四啟封公投投下「不同意」。

「工程技術不可行」,清大電機系教授呂忠津指出,核四廠在工程技術上有罕見的嚴重缺失,包括電廠機電設備從統包改採分包,造成分包835項、施工廠家超過500家;一邊設計、一邊採購、一邊施工,興建過程違規自行變更設計,單安全管制有關的設計就高達 700多項;而台電在興建過程中既是第一方也是第二方,徹底失去發掘潛藏安全運轉風險的客觀性。從專業角度診斷,「核四已積重難返」。

「忽視核安不可行」、「核廢難解不可行」,中山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郭建成提醒,即便台灣發生7級地震後核四沒有倒,但事實上核四只要失去外部系統支持,就會處於失控的狀態。即使使用後的燃料棒移至冷卻池存放,也未能停止核分裂反應,只是藉由冷卻「延緩」這個反應,核癈料的萬年生命週期、最終處置在台灣仍然是無解難題。

「解決空污不可行」、「承擔核災不可行」,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說,提案方強調「核四啟封是安全核廢與殺人空污的對決」根本是誤導國人,實情是,若要減緩空污,核四根本緩不濟急,依目前政策規畫以新燃氣電廠作為過度能源,台灣所有老舊燃煤機組都可以在2035年前轉為備用,但核四續建,最少需要到2036年才可能開始發電。

「經濟效益不可行」,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說明,若核災發生在北台灣,將直接影響至少三分之一的GDP,約每年7兆元以上,還需加上無法估計的復原成本。再者,核四重啟的過程充滿變數「按照原能會的保守估計,重啟核四需耗費至少10年的時間與1000億經費,民間估計則需要至少15年時間。」

「五年發電不可行」,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提及,提案方宣稱核四可在短短幾年內同步進行相關行政程序,將誤導選民認為重啟核四提案具體、短期可行。由於核四的建廠執照在2020年12月31日過期,需先完成耗時2年的初期安全分析報告後,才能就安全標準進行先前台電地質會議審查的結論,為期最少5年。完成地質調查後,才能進行耗時約3年的二階環評。綜合推算上述程序,在須嚴守先後順序之前提下,加上後期施工、耐震補強、試運轉測試,保守估計,重啟核四,最少需15年。

「違背正義不可行」,目前擔任核三廠監督委員的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提及,核四已困擾台灣40年,一個15年蓋不好、封存已7年,真的蓋好也只能使用40年、且讓台灣曝露於核災風險的電廠,卻需後代子孫用萬年的時間尺度去守護它,這不符合環境與世代正義,呼籲選民對核四啟封投下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