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19屆「六中全會」結束滿5天,所通過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全文今天(16日)終於發布。具體批評「大躍進」、「人民公社」是錯誤的,「文化大革命」是場災難;但並沒有如預期對「六四天安門事件」有所平反論斷,甚至對「宿敵」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給予肯定。

對於台灣問題,決議文中「老調重彈」,指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推動兩岸雙方達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推進兩岸協商談判,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啟兩岸政黨交流。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堅決遏制「台獨」勢力、促進祖國統一,有力挫敗各種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的圖謀。稱「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全文內容轉載如下: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2021年11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製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這些戰略思想和創新理念,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習近平同志對關係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改革開放以後,黨和國家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為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黨清醒認識到,外部環境變化帶來許多新的風險挑戰,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長期沒有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以及新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管黨治黨一度寬鬆軟帶來黨內消極腐敗現象蔓延、政治生態出現嚴重問題,黨群幹群關係受到損害,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受到削弱,黨治國理政面臨重大考驗。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一)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上

改革開放以後,黨為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進行持續努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同時,黨內也存在不少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動乏力問題,存在不少落實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問題,特別是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提出,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命運所繫,全黨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確保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黨明確提出,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保證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的生命;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全黨共同的政治責任,堅持黨的領導首先要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全黨服從中央。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黨中央出台中央政治局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等,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推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黨中央要求黨的領導幹部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胸懷“國之大者”,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為黨盡責。黨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領導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製度,確保黨在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黨堅持民主集中製,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強化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職能作用,完善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落實機制,嚴格執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製度,強化政治監督,深化政治巡視,查處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破壞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問題,清除“兩面人”,保證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有力保證,黨的領導制度體係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全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

(二)在全面從嚴治黨上

改革開放以後,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同時,由於一度出現管黨不力、治黨不嚴問題,有些黨員、幹部政治信仰出現嚴重危機,一些地方和部門選人用人風氣不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盛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較為普遍存在。特別是搞任人唯親、排斥異己的有之,搞團團伙夥、拉幫結派的有之,搞匿名誣告、製造謠言的有之,搞收買人心、拉動選票的有之,搞封官許願、彈冠相慶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陽奉陰違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議中央的也有之,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貪腐程度觸目驚心。這“七個有之”問題嚴重影響黨的形象和威信,嚴重損害黨群幹群關係,引起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強烈不滿和義憤。習近平同志強調,打鐵必須自身硬,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必須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黨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堅定,堅持嚴的主基調,突出抓住“關鍵少數”,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於黨的建設各方面。黨中央召開各領域黨建工作會議作出有力部署,推動黨的建設全面進步。

黨中央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抓起。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破題,堅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從領導幹部抓起,以上率下改進工作作風。中央政治局每年召開民主生活會,聽取貫徹執行八項規定情況匯報,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黨中央發揚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恆糾治“四風”,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狠剎公款送禮、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奢侈浪費等不正之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推進基層減負,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

黨歷來強調,全黨必須做到理想信念堅定、組織體系嚴密、紀律規矩嚴明。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黨中央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黨堅持思想建黨和製度治黨同向發力,先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專題教育、“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黨提出和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明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代好乾部標準,突出政治素質要求、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堅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生產總值、不唯年齡,不搞“海推”、“海選”,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黨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珍惜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時刻想著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造福。黨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黨不斷健全組織體系,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黨堅持紀嚴於法、執紀執法貫通,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各項紀律全面嚴起來。黨堅持依規治黨,嚴格遵守黨章,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嚴格製度執行,黨的建設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水平明顯提高。

黨中央強調,腐敗是黨長期執政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鬥爭,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四億人民,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依紀依法設定權力、規範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黨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深入開展國際追逃追贓,清除一切腐敗分子。黨聚焦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查處周永康、薄熙來、孫政才、令計劃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黨領導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動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構建巡視巡察上下聯動格局,構建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堅決鬥爭,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發揮,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消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

(三)在經濟建設上

改革開放以後,黨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領導人民埋頭苦幹,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國家經濟實力大幅躍升。同時,由於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規模、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影響,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積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十分突出。黨中央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複雜局面,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黨中央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黨加強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體制機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黨的十九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集中對我國發展作出部署,作出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等重大決策。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支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黨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基礎研究,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全面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要求,推進製造強國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壯大實體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保障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領域風險,強化市場監管和反壟斷規制,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市場秩序,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活力,保護廣大勞動者和消費者權益。黨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黨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確保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國內生產總值突破百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一萬美元,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改革開放走過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實踐發展,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日益顯現,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黨中央深刻認識到,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突出製度建設,注重改革關聯性和耦合性,真槍真刀推進改革,有效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改革和黨的建設製度改革作出部署,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

黨堅持改革正確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問題導向,聚焦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激發人民首創精神,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實走深。黨推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黨中央深刻認識到,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我國發展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我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進一大批關係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項目,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我國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五)在政治建設上

改革開放以後,黨領導人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取得重大進展。黨從國內外政治發展成敗得失中深刻認識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首先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深深紮根於中國社會土壤,照抄照搬他國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使各方面製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必須警惕和防范西方所謂“憲政”、多黨輪流執政、“三權鼎立”等政治思潮的侵蝕影響。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著眼於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總體擘畫,重點部署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黨中央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果斷查處拉票賄選案,維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權威和尊嚴,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黨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完善民主黨派中央對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實施專項監督、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等製度,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制度建設,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形成中國特色協商民主體系。黨堅持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完善辦事公開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按照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全面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實現系統性、整體性重構。黨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確立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黨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黨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黨圍繞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推動群團工作改革創新,更好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作用。我們以保障人民生存權、發展權為首要推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

(六)在全面依法治國上

改革開放以後,黨堅持依法治國,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同時,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違法不究等問題嚴重存在,司法腐敗時有發生,一些執法司法人員徇私枉法,甚至充當犯罪分子的保護傘,嚴重損害法治權威,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黨深刻認識到,權力是一把“雙刃劍”,依法依規行使可以造福人民,違法違規行使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黨中央強調,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和能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問題,就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統籌推進法律規範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建設。

黨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黨領導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確立憲法宣誓制度,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提高國家機構依法履職能力,提高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通過憲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資法、國家安全法、監察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國防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加快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黨領導深化以司法責任制為重點的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對執法司法活動的監督制約,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依法糾正冤錯案件,嚴厲懲治執法司法腐敗,確保執法司法公正廉潔高效權威。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

(七)在文化建設上

改革開放以後,黨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振奮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網絡輿論亂象叢生,一些領導幹部政治立場模糊、缺乏鬥爭精神,嚴重影響人們思想和社會輿論環境。黨準確把握世界範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盪、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黨著力解決意識形態領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立破並舉、激濁揚清,就意識形態領域許多方向性、戰略性問題作出部署,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動全黨動手抓宣傳思想工作,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敢抓敢管、敢於鬥爭,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黨從正本清源入手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分別召開文藝工作、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就一系列根本性問題闡明原則立場,廓清了理論是非,校正了工作導向,思想文化領域向上向好態勢不斷發展。推動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黨中央明確提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黨高度重視互聯網這個意識形態鬥爭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健全互聯網領導和管理體制,堅持依法管網治網,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製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設立烈士紀念日,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動學習大國建設。黨推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建成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週年、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週年等活動,有力彰顯黨心民心、國威軍威,在全社會唱響了主旋律、弘揚了正能量。黨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繁榮文藝創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黨中央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我們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快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黨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明顯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八)在社會建設上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治理明顯改進。同時,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黨中央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社會建設的緊迫任務。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黨深刻認識到,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只有打贏脫貧攻堅戰,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必須以更大決心、更精準思路、更有力措施,採取超常舉措,實施脫貧攻堅工程。黨堅持精準扶貧,確立不愁吃、不愁穿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標,實行“軍令狀”式責任制,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上下同心、盡銳出戰,攻克堅中之堅、解決難中之難,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形成偉大脫貧攻堅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十二萬八千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二〇二〇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果斷決策、沉著應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周密部署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慎終如始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

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黨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製度、引導預期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努力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明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十億二千萬人擁有基本養老保險,十三億六千萬人擁有基本醫療保險。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及時推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健全遍及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體育強國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調整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保障婦女兒童權益。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房建設投入力度,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

黨著眼於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工作,加強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完善信訪製度,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堅決懲治放縱、包庇黑惡勢力甚至充當保護傘的黨員幹部,防範和打擊暴力恐怖、新型網絡犯罪、跨國犯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建設全面加強,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發展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蹟。

(九)在生態文明建設上

改革開放以後,黨日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同時,生態文明建設仍然是一個明顯短板,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各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呈高發態勢,成為國土之傷、民生之痛。如果不抓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必將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黨中央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黨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黨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製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生態補償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製度,制定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及海岸帶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黨領導著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堅決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作出力爭二〇三〇年前實現碳達峰、二〇六〇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十)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

改革開放以後,人民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水平不斷提高,國防實力日益增強,為國家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可靠安全保障。黨中央強調,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必須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

黨提出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確立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制定到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建設強大人民軍隊,首要的是毫不動搖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製度,堅持人民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屬於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有一個時期,人民軍隊黨的領導弱化問題突出,如果不徹底解決,不僅影響戰鬥力,而且事關黨指揮槍這一重大政治原則。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狠抓全面從嚴治軍,果斷決策整肅人民軍隊政治綱紀,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新時代政治建軍作出部署,恢復和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整風精神推進政治整訓,全面加強軍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深入推進軍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堅決查處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輝、張陽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並徹底肅清其流毒影響,推動人民軍隊政治生態根本好轉。

黨提出改革強軍戰略,領導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重構人民軍隊領導指揮體制、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軍事政策制度,裁減現役員額三十萬,形成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我們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後勤,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實施人才強軍戰略,確立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明確軍隊好乾部標準,推動構建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貫徹依法治軍戰略,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加快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

黨提出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創新軍事戰略指導,調整優化軍事戰略佈局,強化人民軍隊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戰略功能。人民軍隊緊緊扭住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根本指向,壯大戰略力量和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加強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和能力建設,大力糾治“和平積弊”,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建設強大穩固的現代邊海空防,堅定靈活開展軍事鬥爭,有效應對外部軍事挑釁,震懾“台獨”分裂行徑,遂行邊防鬥爭、海上維權、反恐維穩、搶險救災、抗擊疫情、維和護航、人道主義救援和國際軍事合作等重大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裝再出發,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加快構建,建立健全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國防動員更加高效,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人民軍隊堅決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以頑強鬥爭精神和實際行動捍衛了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十一)在維護國家安全上

改革開放以後,黨高度重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安全環境。進入新時代,我國面臨更為嚴峻的國家安全形勢,外部壓力前所未有,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時有發生。同形勢任務要求相比,我國維護國家安全能力不足,應對各種重大風險能力不強,維護國家安全的統籌協調機制不健全。黨中央強調,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開放和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國家安全和塑造國家安全。

習近平同志強調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諸多領域,要求全黨增強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落實防範化解各種風險的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黨中央深刻認識到,面對來自外部的各種圍堵、打壓、搗亂、顛覆活動,必鬚髮揚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同企圖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企圖遲滯甚至阻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一切勢力鬥爭到底,一味退讓只能換來得寸進尺的霸凌,委曲求全只能招致更為屈辱的境況。

黨著力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和政策體系,建立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和應急管理機制。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注重防範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風險,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和全民國防教育,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頂住和反擊外部極端打壓遏制,開展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鬥爭,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證。

(十二)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上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走上了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同時,一個時期,受各種內外複雜因素影響,“反中亂港”活動猖獗,香港局勢一度出現嚴峻局面。黨中央強調,必須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

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健全中央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特別行政區行使全面管治權、完善特別行政區同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製度機制的重大決策,推動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支持特別行政區完善公職人員宣誓制度。中央人民政府依法設立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嚴厲打擊分裂、顛覆、滲透、破壞活動。全面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這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為推進依法治港治澳、促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打下了堅實基礎。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黨把握兩岸關係時代變化,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和對台方針政策,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習近平同志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我們推動實現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黨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出台一系列惠及廣大台胞的政策,加强两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二〇一六年以來,台灣當局加緊進行“台獨”分裂活動,致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受到嚴重衝擊。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祖國完全統一的時和勢始終在我們這一邊。

實踐證明,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偉大祖國的堅強支撐,有全國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的同心協力,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一定能夠保持,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能夠實現。

(十三)在外交工作上

改革開放以後,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進入新時代,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威脅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黨中央強調,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挑戰,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健全黨對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加強對外工作頂層設計,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作出戰略謀劃,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人類進步潮流。

黨把握新時代外交工作大局,緊扣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進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佈局,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我們運籌大國關係,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穩定周邊戰略依托,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整體合作機制實現全覆蓋。黨同世界上五百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保持經常性聯繫,深化政黨交流合作。適應“走出去”日益擴大的新形勢,不斷完善海外利益保護體系,有力應對了一系列海外利益風險挑戰。

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決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我國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在氣候變化、減貧、反恐、網絡安全和維護地區安全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我國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眾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物資援助、醫療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

經過持續努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我國外交在世界大變局中開創新局、在世界亂局中化危為機,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製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鬥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