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今(8)日揭牌升格為三級機構,由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李永得、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臺史博館長張隆志等人揭牌,為臺灣的博物館歷史發展立下重要里程碑;今年適逢臺史博開館 10週年,迄今已服務560萬餘人次。

臺史博是以臺灣歷史為主體的國家級博物館,自 2011 年開館以來秉持「大家的博物館」的精神在臺灣史研究、文化平權倡議、創新教育等方向持續努力,今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100週年,於此臺灣歷史重要時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組織法》在行政院及立法院不分黨派委員支持下,於5月11日立法院第10屆第3會期三讀通過,並於10月17日正式升格為三級機構,臺史博升格後以提升臺灣史研究量能、推進臺史博以營造21世紀的新型態博物館為目標。

臺史博館長張隆志表示,展望未來,面對世界博物館潮流及科技趨勢,升格之後的臺史博將以組織活化、數位轉型及國際連結為三大任務目標,全力朝臺史博2.0邁進,成為代表臺灣的國際級歷史博物館。

升格之際臺史博更逢開館 10 週年,為迎接這值得慶賀的時刻,臺史博以「臺史博Rising!」為題,自10月起特別規劃各項精彩活動及優惠措施,臺南市民於11月17日前的每個週末可享免費入館,還有「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及樂為世界人演唱會、城市小旅行、工作坊等系列活動,並將於11月17日推出「10X10:臺史博開館10週年特展」,歡迎民眾一同來感受臺史博十年有成的歡慶氣氛,更多活動資訊請至臺史博官網(https://www.nmth.gov.tw/)及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國立臺灣文學館也在今日升格中央三級機構,由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李永得、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臺灣文學館長蘇碩斌和文學界人士見證下,舉行揭牌儀式,象徵臺灣珍視的文學力量將邁向下一輪盛世。

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建築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南州廳,也曾為臺南市政府所在地,與臺南市淵源極深。1997年,臺南市政府遷至安平現址,南市府成功爭取國家文學館進駐,以彰顯臺南作家輩出、創作斐然的城市特質,更成為臺南重要文化地標。

文化部說明,臺灣文學館在2003年10月17日以四級機構的博物館開始運作,致力蒐集臺灣各族群重要作家的文學史料,並推動多項大型文學史研究,18年來為臺灣文學的論述建立深厚基礎。行政院認為文學是最普及的藝術形式,更是臺灣文化的奠基礎石,因此在今年三月開始推動組織升格,並在立法院順利獲得朝野立委支持通過《國立臺灣文學館組織法》。

臺灣文學館表示,臺文館不只是一座博物館,在典藏、研究、展覽都打好基礎之後,近年也積極拓展文學領域,例如將臺灣文學外譯到各國、串連各種藝術形式的文學改編、與國內各文學館舍結盟為「文學館家族」,並且在臺北都會區設置「臺灣文學基地」,推動文學人的互動,三年內也將有「臺北分館」成立,更加落實文學跨域的能量。

臺灣文學館升格後,將著重透過多元方式打造新的展覽與流通策略,重視出版品文字內容並嘗試不同的溝通媒介,讓文學暢所欲言;「金典獎」與「臺灣文學獎」革新,區分獎項、打破頒獎類別、提高得獎名額、挹注行銷資源,並改革評審制度等,推廣及鼓勵當代創作與投稿;藉由文學改編、結合表演藝術,活化文字、故事與角色,豐富IP產業源頭與發展;改善文學資料收藏彙編策略,嫁接資料庫跨平台內容,方便使用者後端運用。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日升格中央三級機構,由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李永得、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臺灣文學館長蘇碩斌和文學界人士見證下,舉行揭牌儀式,象徵臺灣珍視的文學力量將邁向下一輪盛世。   圖:黃博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