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醫黃軒一直喜歡在臉書專頁上分享一些有趣的醫學冷知識,今天他在臉書上分享2篇針對挖鼻孔的行為分析的國際期刊,他表示喜歡挖鼻孔無需感到罪惡,但只有少部份人會狂挖鼻孔,這類人在醫學上有個名字叫「強制狂挖鼻孔」(Rhinotillexomania),有這種症狀的人有可能有流鼻血、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鼻中隔穿孔、鼻竇感染的風險增加等。黃軒指出,除此之外,狂挖鼻孔也可能是出現了嚴重焦慮症,可用某些治療強迫症相關疾病藥物。
黃軒指出,1995年2月發表在《臨床精神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的研究,針對1000位居住在威斯康辛州戴恩郡(Dane County, Wisconsin)的成年人做調查,發現91% 大人很常挖鼻孔,甚至其中有1.2%每個小時會挖一次鼻孔。而2001年6月該期刊又刊出另一篇研究,這次調查對象是亞洲人,顯示平均每位亞洲成人一天要挖4次鼻孔。7.6%的成人每天重複挖鼻孔大於20次,而有17%的成人承認自己有狂挖鼻孔。
黃軒說,如果你喜歡挖鼻孔,毋須感到罪惡,因為只有少部份的人,會出現狂挖鼻孔的狀況,而在醫學這樣的人一個名稱叫「強制狂挖鼻孔」(Rhinotillexomania)他表示雖然人們通常會因為無聊、緊張或僅僅因為他們試圖擺脫討厭的鼻屎而挖鼻孔,但患有強制狂挖鼻孔症的人卻覺得「不得不挖鼻孔」。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也可能會經歷嚴重的壓力和焦慮,並養成咬指甲等其他習慣。
黃軒指出,研究人員將強制狂挖鼻孔症歸類為一種強迫症,可能屬於以身體為中心的重複行為障礙。而成為強制狂挖鼻孔(Rhinotillexomania)必須滿足下列標準:
1. 狂挖鼻孔,佔用個人過多時間
2. 有這種情況的人,很可能多次嘗試,但未能戒除這種狂挖鼻孔習慣
3. 重複狂挖鼻孔,導致自己鼻孔反覆受傷
4. 這種狂挖鼻孔習慣,擾亂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運作
他表示,大多數挖鼻屎的人往往會在抓癢或擺脫任何鼻屎後立即停止。強制狂挖鼻孔症的人不會如此,他們會反覆常出現幾種併發症:1. 流鼻血、2. 發生呼吸道感染的風險、3. 鼻中隔穿孔、4. 發生鼻竇感染的風險增加
黃軒說明,與大多數強迫症的情況一樣,強制狂挖鼻孔症的原因很複雜,尚不完全清楚。然而,研究單位仍提供了一些解釋 :
1.遺傳學:一些研究表明,患有強制狂挖鼻孔的人,可能有以傷害身體的重複行為家族史。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有一個父母或兄弟姐妹,他們可能沒有狂挖鼻孔症,但可能有其他狂抓皮膚的習慣。
2.焦慮:一些患有嚴重焦慮症的人,會養成狂抓皮膚的習慣、狂挖鼻孔的習慣,在焦慮的情況下,挖鼻孔足以讓他們自己平靜下來。
3.藥物: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是導致以前沒有挖鼻病史的人突然出現狂挖鼻孔的習慣。如用於治療過動症的興奮劑藥物,之前發現與狂抓皮膚的習慣有關。
4.荷爾蒙變化:在某些情況下,女性荷爾蒙的變化,也許與狂挖鼻孔的習慣有關。一項關於荷爾蒙變化,對女性狂抓皮膚的習慣的研究發現,在更年期時荷爾蒙的極端變化,這種狂抓皮膚情況會惡化。
至於狂挖鼻孔症因為可能對身體有害,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通常需要得到幫助才能停止挖鼻孔,該如何改善黃軒提出幾種方式:
1.減壓方式:如果狂挖鼻孔症的原因是嚴重的壓力,可尋找其他健康的方式減壓,比如運動、音樂,可以幫助阻止這種情況。
2.保持鼻子濕潤:如果鼻腔非常乾燥,則更有可能要用力挖掘乾燥鼻屎。因此在室內時,可以使用鹽水噴霧保持鼻子濕潤,保持充足的水分或使用加濕器。
3.盡快處理鼻子疾病:因過敏也會導致粘液的產生增加,從而導致鼻屎增加。患者可以找醫師,是否可服用非處方抗組胺藥來防止過敏升級。
4.藥物:目前還沒有藥物專門用於治療狂挖鼻孔症,但是可以嘗試某些用於治療強迫症相關疾病的藥物。如果該病症與另一種精神疾病(例如焦慮症)有關,則治療這些病症可能有助於緩解狂挖鼻孔症的症狀,甚至可以幫助一個人完全戒除這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