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23日起無預警對民生用電限電,位於東北的瀋陽23日下午起進入大規模停電,引發廣大民怨,官方坦承停電主因是缺乏發電用燃。專家指出,東北限電的背後原因是用電量大增、煤炭價高生產少以及東北電力企業嚴重虧損,甚至還有官員坦言,中國煤比電還貴,越發電越虧本,進而導致「政策性缺電」、「結構性的問題」。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需求同比增長超15%,要知道2013、2014年的電力需求增長才1%,今年肯定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一名專家強調,今年大宗商品價格屢創新高,加上有序防控疫情,相關企業為承接境內外生產需求,存在擴張產能衝動。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小平認為,多地推出限電措施也有共因,即煤價長期高位運行,近期煤炭供應偏緊,煤價與基準電價嚴重倒掛,每發1度電企業最少虧1毛錢,導致「越發電越虧本」。韓小平還分析,儘管拉閘限電的因素各異,有些地方是「硬缺電」,有些地方是「政策性缺電」,有些地方是「結構性的問題」。

韓小平續指,煤炭生產的減少也是造成東北煤炭緊缺的重要因素,比如東北最有名的雞西煤礦,現在就剩下一個公司在生產,這是東北電力資源稀缺癥結背後一系列的「並發症」。眼下部分北方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供暖季,必須馬上啟動採暖的煤儲備,韓小平說:「到冬季煤炭的價格可能還會繼續上漲,你現在買不起,到冬天更買不起」。

韓小平提到,東三省這兩年把小型熱電廠拆了很多,小型熱電廠是解決冬季採暖的一個最關鍵的主力軍,把它拆了以後,用天然氣供給老百姓,經濟上難以支撐。另外,寒冷地方用的能量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要進行能源結構轉型,其實是壓力非常大的一個事。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直指在煤價居高不下的前提之下,降煤價或漲電價就成為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兩難選擇。韓小平稱:「如果漲電價,那麽居民、企業的壓力會加大,所以此前一直是央企在承擔虧損,但現在相關的央企也陷入了全面虧損的境地。」

吉林省長韓俊表示,鼓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克服電煤價格倒掛、煤炭短缺、價格暴漲等困難,全力實現滿負荷安全運轉,要求有關方面加強銀行和企業對接,支持企業採購煤炭,確保儲備充足,並加緊推進購買俄國煤、印尼煤和蒙古煤,會派專人到內蒙古駐煤礦,逐一落實煤炭購銷運輸合約,把內蒙古政府對吉林的各項支持措施儘快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