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最近隨著疫情逐漸趨緩,醫院也逐漸恢復往常的運作。在疫情之下的媽媽們,在這疫情中,跟孩子一同在家,與先生緊密相處的狀況下,容易出現更為過勞的現象,變成無處喘息的一群人。

筆者身邊的媽媽表示,在這段時間中,耳朵產生了幻聽現象,覺得隨時都聽到有人在喊媽咪,整個腦袋裡面都是回音。有的是煮不完的飯,做不完的家事,和永遠也不會被感謝的隱形角色。在這數個月的積累之下,有的媽媽身心症狀出現,喘不過氣、胸悶、緊張,覺得自己快發作了;有的則是媽媽手復發,全身痛而到處看醫生復健;有的則是整天想罵小孩罵老公,煩躁到不行。媽媽們,該好好休息了!

藉由這些外顯的症狀和身體疼痛,在在顯示出母親角色於疫情下的過勞,亟需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讓自己身心安頓。幫助自己找到一個暫停的角落,或許是陽台,或許是房間,或許在客廳,讓自己在一個舒適的角落,把注意力停留在自己的呼吸上。

如Jon Kabat-Zinn提出正念的概念:「正念是透過專注產生的覺察,有特定目的在當下,並且不帶評價,如其所是地看待事物」。透過呼吸覺察的練習,能夠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停下媽媽腦袋中的日理萬機,隨時規劃各種餐食,或家事的處理,好好的感受自己身體的覺受,以及我們當下情緒的反應。幫助我們能夠從惱人的家務事,及疲累應付家人需求的煩躁感,脫離出來,只跟自己在一起就好。

在這幾分鐘,好好寵愛自己一下,跟隨著呼吸,找回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平穩的步調。當我們在調整後,回頭過來看看這些待處理的事務,必然會有一番新的景象和體悟,能夠更帶著覺察去完成,開啟一種存在模式的生活方式,幫自己找到一個「心」的喘息。

作者:林純竹 臨床心理師 三總北投分院心理科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