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季的高溫逐年攀升,防疫期間民眾能夠待在家吹冷氣避暑,但有許多必須外出勞動的人就需要慎防炎熱天氣帶來的身體危害。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病史的民眾在夏季受到高溫影響,容易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特別提醒,平時應落實護心行動,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規律運動、定期量血壓及血糖,並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指出,因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速度快使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因此長者、幼童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高溫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若是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請盡快就醫,更年期女性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極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也請盡快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做好個人防護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心臟病是國人的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對此,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強調,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就是要落實護心行動於日常生活中,飲食均衡,適時補充水分、規律作息和運動、拒菸等。已有三高病史的民眾也應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在防疫期間中隨時留「心」自己的健康,就是預防疾病最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