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該如何緩解,除了民眾配合防疫守則之外,各行各業都應當做好萬全準備,以及各主管機關也該要有監督職責;簡單來說,防疫每個環節都要確實做好,每個人在每個崗位上都不得輕忽,一旦有任何閃失都可能成為防疫的缺口。

工廠生產線成了疫情群聚感染的破口

為了減少群聚可能帶來疫情擴散,部分民眾已經開始居家上班、分流上班,各級學生也已停課不停學;只是,並不是所有行業都可以採取嚴格的防疫要求,人們要防疫又得顧肚皮,一些企業、工廠都還是無法避免群聚,就擔心稍有不注意或管理鬆懈,那麼企業、工廠恐怕會是疫情蔓延的破口。

京元電子公司爆發45名移工確診,並進行全公司員工快篩,台灣疫情恐怕已經進入企業工廠的群聚感染擴散,如果進一步延燒至家庭、社群,那麼對防疫工作來說將會是一大挑戰,一來可能疫情往南,二來台灣產能會受到衝擊。

問題是,電子產業都會有工廠作業,那麼在有限的廠區及生產成本限制下,很難維持社交距離,而群聚又無法避免,讓人憂心的是,全台工廠數量之多,京元可能不是唯一一間有員工確診的企業,而廠區所在的工業園區,以及周邊生活圈,也可能是高風險區域,該如何採取因應措施,正考驗著政府及企業雇主。

政府專責單位、企業雇主都有落實防疫責任

值得留意的是,截至目前為止,京元電子公司確診的員工多是移工,通常來說,移工的聘僱與管理不同於本國籍員工,且由人力仲介業者來安排與引進,防疫期間該如何進行防疫管理,必須採取特殊的方式,尤其移工平時常聚集的地區,也會是病毒擴散的中介地,包括專賣東南亞商品的雜貨店、便利商店、大眾運輸轉運車站廣場及公園等地。

工廠疑似爆發群聚確診事件,勞動部及各地方政府必須檢討及改進,畢竟防疫不只是疫情指揮中心的責任,各部會及相關局處都必須全力配合防疫工作,尤其對於本身職司的業務範圍內都不得鬆懈,顯然疏於管理的雇主,以及主管單位的督導不周,都是主因。

全台灣有約72萬名外籍移工並非少數,以目前台灣疫情肆虐的狀況,移工從工作到生活都抱持著群聚模式,換句話說,如果少數人感染病毒,那麼會快速擴散到周遭的移工,那麼再對外進行擴散的風險就會更高,而這會是防疫的漏洞,也一直是台灣社會容易忽略的地方。

就在上個月下旬,高雄便傳出「外籍漁工」在戶外沒有戴口罩的檢舉事件,而當時為了考量移工的困境,若有移工違反防疫規定則不會對移工處罰,只會敦請雇主留意與負責,如今看來,這應該要有所調整,主管單位應當思考如何讓移工確實遵守規定,同時也必須要求雇主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以保障移工的健康福祉及工作權益。

同島一命:防疫意識、安全環境及善盡督導

持平而論,台灣必須由上至下做好防疫領導規劃,並有由下而上的防疫自覺意識,前者就是有疫情指揮中心及各政府單位專責各自業務範圍內的防疫任務,後者要讓每一位在台灣居住、工作、學習的人能確實配合防疫規定,並將防疫環節視為日常習慣,那麼才有機會度過疫情陰霾。

如今京元電子出現移工確診事件,據悉還有新北市某印刷廠傳出外籍移工常外出造成防疫出現風險,顯然雇主並沒有遵照政府宣導來落實管理責任,而作為主管窗口的勞動、衛生機構也沒有扮演好落實防疫要求的角色,如此「輕忽」的心態,又該如何「同島一命」的防疫意志?實在讓人相當擔憂!

無論是企業雇主、人力仲介業者、移工、工廠管理人員及本國籍員工等,都不應該輕忽這次疫情的嚴重性,而疫情程度仍處於相當危險的狀態,唯有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不自私不自利才能讓這場浩劫快速終結。

當然,防疫與經濟也必須要取得平衡,不該有任何偏廢,而經營者要提供安全無虞的工作環境,並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讓員工能做好防疫措施為前提下,再思考產能的維持,唯有這樣才能讓行業發展能永續發展。

試想為了應付上有政策而下有對策,不過員工權益超時工作且又在高風險群聚的環境下工作,那麼疫情擴大了,封廠停工會是代價,若衍生移工集體回國避難,那對企業營運、台灣經濟能量將帶來嚴重的傷害,不是嗎?此時此刻,相關主管機關皮要繃緊一點,並要快速連結產、官、公協會的溝通,取得防疫要求、勞動權益及維持產能的共識,才能讓每個人在風雨中安穩度過這場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