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總統就職紀念日將至,前總統馬英九今(8日)出席「兩岸重開機,疫後新契機」研討會,他表示,蔡政府執政五年讓兩岸關係惡化,美、日也仍對台採模糊策略,呼籲蔡英文有責任在疫情後重啟對話,承認「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強調只有兩岸回復友好關係才能避戰。

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之際,馬英九今出席「兩岸重開機、疫後新契機」研討會,討論後疫情時代的兩岸關係。他致詞時首先解析兩岸現狀,表示自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不接受兩岸成功實施八年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官方互動管道立刻關閉,五年來,除貿易投資外,教育、文化、觀光交流也都中斷。加上蔡政府藉由2019年《反滲透法》立法、香港「反送中」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禁止「小明」(旅陸兒童)及滯留武漢台胞回台等事件,刻意操弄反陸情緒,兩岸關係更加惡化。

馬英九說,十年前,中國知名青年作家韓寒來台訪問後,留下的名言:「兩岸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然而,十年後,新冠肺炎來襲,民進黨政府卻刻意不讓「小明」回台,陸生來台也幾乎中斷,兩岸人民的敵意逐步升高,「回顧我執政八年兩岸人民普遍相互友善,更讓人感慨萬千。」

不過馬英九也指出,兩岸關係惡化,中國也有責任。2016年蔡總統上任後,12月中共軍機就開始在台灣海峽出沒,讓台灣民眾產生反感。2019年1月蔡總統把「九二共識」惡意誤導為「一國兩制」時,中方卻未及時澄清,造成台灣民眾極大誤解,也讓人遺憾。

對於兩岸敵意升高,馬英九表示,這會帶來台灣國際環境的惡化戰爭風險的增加。五年來,我國失去7個邦交國,占了邦交國數量近三分之一,同時也無法再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年會,在無邦交國設立的代表機構更紛紛被迫改名,甚至遷離首都,台灣的國際空間乃日益萎縮。即使美國兩黨執政,都對台友善,都說要提升美台關係與台灣國際關係,但多流於口惠。

去年馬英九基金會曾舉辦一場「國家不安全」研討會,馬英九說,當時他提醒台海兵凶戰危,綠營人士卻批評他「恐嚇台灣」,但事實是,兩岸關係不斷惡化,最近歐美政府與智庫都憂心六年內兩岸可能開戰;今年2月,歐洲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獨立安全論壇「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MSC)主席、德國外交家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警告,台海已成全球軍事衝突最熱點;上月20日,國防部長邱國正參加美國訪問團專案會議時,主動對美方說「台海很緊張」,並表示「美方也覺得情勢較往年嚴峻」。

馬英九說,「邱國正和我講的都是實話,既未誇張,更未恐嚇台灣。」更再度引用日前《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故事,指「台灣: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可見台灣身處戰爭邊緣,已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馬英九指出,台灣不少人對身在戰爭邊緣無感,他們天真地以為,中共不會犯台,就算中共犯台,美、日一定會出兵馳援。但事實上,美國對台政策一向只是「出售武器,提供情報,協助台灣自衛」。上月1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受訪時說,美國對台灣的自衛能力有嚴肅的承諾,但被問到中國若犯台,美國是否出兵救援?他卻以「假設性問題」為理由拒絕評論。他在5月2日也說,「美中軍事衝突嚴重違反雙方利益。」美國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Kurt Campbell)5月4日公開表示,美國不會明確聲明在中國武力犯台時捍衛台灣,因為這樣的做法有「重大缺點」。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也說:「止戰重於參戰」。日本首相菅義偉上個月在國會更明確表示:「希望兩岸當事者對話,不以軍事介入為考慮」。由此可見,美國、日本還是回到傳統的戰略模糊:不明告出兵台灣不是他們的選項。顯然,台灣要轉危為安,要靠自己避戰,兩岸對話就成為政府必要的選擇。

馬英九表示,儘管疫情嚴峻且兩岸關係緊張,但去年台灣對中國(含香港)出口達1514.5億美元,大幅成長14.6%,占台灣整體出口的43.9%,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達到歷史新高,超過前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執政時期。馬英九說,蔡總統喜孜孜地在她臉書上與國人分享這個喜訊,但也暴露她任內兩岸經貿不僅未脫鉤,台灣反而更加依賴中國的事實,批評「過去民進黨經常罵我『傾中賣台,雞蛋只放在一個籃子裡』,蔡總統執政五年後,對中國的出口依賴程度不降反升,『傾中賣台』程度遠超過我。既然如此,兩岸有何理由不能好好對話,和平合作?我深信這也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期待。」

馬英九呼籲兩岸應「重新開機」,而第一步就是「重啟對話」。他指出蔡英文今年元旦時說,願與北京當局促成有意義的對話,有七成五(75.6%)的民眾表示贊成。4月25日,陸委會發布民調,超過八成(81.8%)民眾贊成疫情受到有效控制後,兩岸人民逐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

今年三月中,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舉行美日峰會發表聯合聲明,菅義偉回國後在國會表示,有關台灣問題,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就是期待透過當事雙方「直接對話」、和平解決,這也是日美的共同立場。時間再往前,今年1月底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呼籲北京與台灣民選代表進行「有意義的對話」。面對當前困局與險境,兩岸必須對話,這一點國內外都有共識,這是蔡總統剩下三年任期最重要職責與任務。

至於兩岸要如何重啟對話?馬英九強調,一定要恢復或重建共同的政治基礎,他表示,過去幾年已多次呼籲蔡英文政府,如果不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就應提出兩岸都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然而,五年來蔡政府還是拿不出方案,但是問題終究要解決,而且不能再拖延。

馬英九再次呼籲,跟台灣利害關係最深的美國與日本都希望兩岸重啟對話,兩岸雙方都有責任。既然蔡英文無法拿出新的方案,那就請她先回到2015年競選總統時喊出的「維持現狀」的政見,也就是維持馬政府執政時的現狀,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

馬英九解釋,所謂「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就是1992年11月兩岸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求同存異的「一中各表」,有效處理了兩岸之間最棘手的「主權」與「定位」問題。當時台灣海基會在11月3日提出「一中各表」後,中國海協會11月16日來函表示:「貴會建議採用貴我兩會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我們經研究後,我會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

馬英九強調,這個兩岸都接受的共識,迄今仍未改變。蔡總統與民進黨雖然刻意污衊「九二共識等同一國兩制」,但中國國台辦最近已數度還原1992年的歷史。上個月21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甚至公開強調,在「九二共識」中,「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意涵,雙方做了擱置爭議的處理。他完全未提「一國兩制」,反而一再重申「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顯然已在開闢出口,這與我們主張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殊途同歸」,可見中方已不再否定「一中各表」。

馬英九再談「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幫助,他說,「九二共識」在國民黨執政8年間,不但促成兩岸簽訂23個協議,同時,兩岸也達成「外交休兵」的默契。我國更因此連續8年獲邀以觀察員身分與「中華台北」名義出席暌違38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及暌違42年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並連續8年派連戰、蕭萬長兩位前任副總統代表我先後應邀出席「亞太經濟合作」(APEC)非正式領袖峰會。同時,我國人民獲得164國家給予免簽證入境的待遇,超過馬政府執政前的三倍。

馬英九指出,「九二共識」為兩岸帶來和平與繁榮,是兩岸隔海分治70年來最友好的階段,國人有目共睹,尤其所簽23項協議,無論是疫苗問題,台灣鳳梨問題,或詐欺犯遣返問題,都有相關協議可用和平方式處理。

蔡總統在5年前及去年的就職演說中都曾提到,政府將以《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近來陸委會也多次重申。馬英九說:「事實上,目前不正是最佳的時機點,回到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達成的『九二共識』嗎?」

他表示,事實上,蔡總統如果能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更清楚宣示下列立場:「兩岸關係既不是國際關係,也不是國內關係,《中華民國憲法》不允許「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在這個立場上,即使蔡總統不使用「九二共識」這個名詞,相信兩岸都存在對話的可能。而這個立場,與民進黨執政後「不支持正名制憲」、「不宣布台灣獨立」、「不搞一邊一國」、「不反對『憲法一中』」等主張是相容的。

馬英九表示,兩岸之間避免衝突與誤解,是兩岸政府的責任,尤其是兩岸交流影響兩岸人民的權益與情感,為政者一定要照顧到。他強調,目前兩岸之間缺乏的不是通關密語,而是互信。雙方有共同政治基礎就會有互信,回到兩岸各自的憲法與法律,就能找到出路。

馬英九也再次呼籲兩岸執政當局,彼此都要努力,應該釋出更多的善意。蔡總統如能改變仇中反陸心態,真心遵守《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國如能停止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回歸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九二共識」精神,並停止軍機擾台,就能在台灣海峽重建一座和平大橋,讓兩岸重啟對話,重新開機。以上的建議,與兩岸目前的立場並無扞格,對各黨的核心利益也無損傷,我們都要牢記:「國家利益」遠比「政黨立場」更重要。

馬英九指出,蔡英文常說我們對大陸應不求戰,也不懼戰,這是對的,「但我們也必須備戰與避戰。而避戰必須對話,否則無從避戰。」他表示,今天兩岸情勢的危急,全世界都擔心可能引發美中大戰,50年前一手促成美中和解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最近認為:「美中大戰將是世界末日」,兩岸戰爭極可能引發美中戰爭。因此任何一位中華民國總統,都要竭盡心力,避免兩岸戰爭的發生,要避戰,就要對話,近來美、日等國都紛紛指出兩岸對話是避戰的第一步。

馬英九說,盼蔡英文以台灣2350萬人民的生命財產與世界和平為念,不要輕忽了兩岸對話的避戰功能。機會稍縱即逝,希望蔡總統把握機會,勇敢展開兩岸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