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作戰武器之大型水面艦艇,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海權的展現,擁有航母的國家可在世界各個角落遂行作戰任務,維護其國家利益,也是一個國家走向藍水海軍必要條件之一。中國自從1998年購得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第二號艦瓦良格號後,從2002年歷經現代化改造10年,於2012年9月25號正式服役,成為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自此中國海軍走向藍水海軍,將其海軍由近岸推向遠海,進一步拓展其海權,也因此引起國際大國及周邊國家的嚴重關切,質疑中國藉著航母意圖在亞太地區建立「新的海洋秩序」。

一、歷次演訓概況
遼寧號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為57000噸,滿載排水量為67500噸,航速32節,可以搭載殲15殲擊機24架,雖然已正式入列中國海軍,但並未編入任何艦隊或擁有戰鬥群,其腳色被定位為訓練艦,主要從事遠海及人員訓練,成軍迄今已多次實施跨區遠航,並曾航在西太平洋第二島鏈的關島以及南海進行軍演,有關遼寧號歷次訓練概況如下:
(一)從2012年至2018年,遼寧艦5度南下,10次經過臺灣附近水域,其中2次走臺灣以東,另8次都在臺灣海峽中線以西,航行時間基本上不超過一星期,其目的主要訓練遠海常航能力。

(二)2019年6月10日,穿過宮古海峽、繞臺進入西太平洋後,隨即由北往南,接近日屬沖之鳥礁、甚至進逼美屬關島,在18日進入南海。這是其歷來航行最遠的一次,也超過解放軍陸地系統所能支援的範圍,整個戰鬥群進入西太平洋後全程只能依靠通訊衛星及北斗衛星導航,因此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在驗證航母戰鬥群在無陸地支援下,拒止外軍干預之想定編成戰術,及戰鬥群艦艇間在遠海的協同作戰及戰術隊型能力。

(三)2020年4月初,在黃海、東海從事航訓,穿越沖繩和宮古島之間的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菲律賓海)航行,除遼寧號(16),另有052D型驅逐艦西寧號(117)及貴陽號(119)、054A型護衛艦日照號(598)及棗莊號(542)與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965)等五艘護衛兵力跟隨,主要在驗證遠海作戰能力。

(四)2021年4月初,由北部戰區海軍055型驅逐艦南昌號(101)、052D型驅逐艦成都號(120)、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965)、東部戰區海軍052D型驅逐艦太原號(131)、054A型護衛艦黃岡號(577)等五艘作戰艦船組成有史以來最大航母戰鬥群,並在西太平洋進行演訓,亦是中國海軍055型驅逐艦首次加入有關航母編隊訓練,以提高編隊的整體戰力。

二、本次演訓目的
根據中國海軍新聞發言人高秀成於2021年4月5日指出,遼寧艦航母編隊是依據年度工作計畫的例行性訓練,主在檢驗部隊訓練成效,提高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的能力。就政治層面而言,此次遼寧號在臺灣東部海域演訓目的針對臺灣之可能性較低,主要是與美國互別苗頭,美軍在南海海域大規模軍事活動,等於是在中國自家門前舞刀弄槍,恫嚇意味十足,看在中國眼裡自然不是滋味,為了回應美軍的侵權行為,於此時組成歷來最大之航母編隊在向來為美軍地盤的西太平洋海域實施「例行性訓練」,與美軍叫板意味濃厚。此外,就軍事訓練角度觀之,本次編隊由遼寧號偕同五艘艦船組成有史以來最大航母戰鬥群,加上近日出現在臺灣西南空域之戰機,最大目的是進行海空聯合訓練,同時提升航母編隊整體戰力。

三、演訓重點分析
中國海軍建設攸關亞太地區國際格局之消長,雖然遼寧艦目前戰力不能與美軍比肩,然重點不在遼寧艦戰力強大與否,而是中國海軍走向藍色海軍,擁有航母代表其海權之拓展,在此消彼長的戰略態勢下,中國海軍快速的發展令世界各國憂心。

這次除了遼寧艦之外,另外隨行的5艘軍艦到西太平洋進行遠海機動訓練。據悉應該還有潛艦隨行,如同「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透露4月9日零時至7時,美海軍深夜罕見出動兩架P-8A反潛巡邏機赴巴士海峽附近海域進行「掃海」作業,以往進行這類操作通常是美軍重大行動的先兆,由於潛水艇常常對航母構成威脅,航母戰鬥群水下也會有護衛與攻擊潛艦同行,顯示中國海軍此次航母艦隊已具備「防空、反艦、反潛、反彈」等完整戰力的元素。

雖然中國發展航艦面臨殲15艦載機技術未到位、夜間作戰能力有限、編隊防空預警能力欠佳、遠程航行能力不足等弱點,但中國在水下與飛彈能力之進展更需關注。中國在2018年南海閱兵首次出現具備拖曳聲納、搭載鷹擊-18潛射反艦巡弋飛彈的093B型潛艦,可搭載多枚巨浪-2型飛彈的094型核潛艦,兩款戰略潛艦之靜音能力均有所提升,而2019年閱兵亦首度展示具多彈頭及機動性佳之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以及可5倍音速突破現役各款反飛彈系統之東風-17極音速飛彈及可攻擊地面及水面目標的長劍-100超音速巡弋飛彈,上述可對美國本土及在西太平洋美軍構成安全上之威脅,同時具備阻止美軍介入台海戰事之能力。

此外,中國首艘055型防空驅逐艦南昌號成軍,算是中國藍水海軍發展的重要⾥程碑,055型驅逐艦排水量超過1.2萬噸,僅次於美國海軍1.6萬噸的朱瓦特級隱形驅逐艦。它長約180公尺、寬22公尺,擁有112個相容性極高的垂直發射單元,可以發射面對空飛彈、反艦飛彈,海射攻陸飛彈和反潛飛彈等。因此055型驅逐艦除了推升航母編隊的戰力外,還能提高威懾力和戰鬥投射力,尤其在針對臺灣問題,以及東海、南海等領土糾紛海上打擊能力。

中國首艘055型防空驅逐艦南昌號成軍,算是中國藍水海軍發展的重要⾥程碑,055型驅逐艦排水量超過1.2萬噸,僅次於美國海軍1.6萬噸的朱瓦特級隱形驅逐艦。 圖:翻攝自央視

自2012年9月遼寧艦服役後,隨即進行一連串殲-15艦載機訓練,以及組海上綜合演練,8年所累積的經驗,對臺雖已具備多面向攻擊能力,然而臺灣離大陸的距離,最近處只有130公里,中國若真的武力攻臺,以導彈、火箭炮與航空兵器等對台灣實施聯合火力打擊即可,航母實無用武之地,中國的航母艦隊繞行臺灣東部,目的並非對台實施軍事威攝,因為若貿然從東部介入勢將面對台灣視距外武器與空軍戰機之打擊。遼寧號繞行東部海域最重要目的即是練就突破第一島鏈之能力,將其海上打擊力延伸至西太平洋,甚至盡可能抵近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同時熟悉戰場環境,以阻擋美軍馳援台海戰場,然若中美之間終須一戰,或是台海爆發戰事,中共海軍想要實際突破第一島鏈必須面對盟軍在各海峽水道,如大隅海峽、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等的封鎖,屆時中共的航母是否能夠順利突破第一島鏈封鎖,進入西太平洋,將美軍航母戰鬥群拒止(反介入)於第二島鏈之外,恐怕令人質疑。

四、海軍戰略演進
中國海軍建軍之初,海軍建設是以陸軍為基礎,主要任務仍只是協助陸軍實施海上戰略追擊、解放沿海島域、突破海上封鎖及保衛沿海安全為主,然建軍初期因裝備落後、經濟實力不足,加上內部因素與美國海上封鎖,雖然以積極防禦為海軍戰略指導,然本身戰力有限,為確保其沿岸海域及保衛政權,乃以「近岸防禦」戰略為其海軍戰略。
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海軍戰力逐漸成長後,對海洋資源的需求與海岸權益的爭取,漸 有所體認,尤其是當南沙海域的主權歸屬產生爭議與世界海洋法的重新修訂後,使中國更進一步體認大陸不僅應為一陸權,更應成為一海權國,惟當檢討其海軍能力時,又不能夠與世界海洋強權的國家相抗衡,乃將「近岸防禦」的海軍戰略轉變為「近海防禦」戰略,究其涵意乃是將防禦的前沿自岸邊向海上推展,以爭取防禦縱深,並進而維護海洋資源與確保海洋權益。

2012年9月,遼寧號成軍之後,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進一步提升,且持續建造新型航母,顯示中國海軍向大洋發展之戰略意圖。根據中國2015年公布之「中國軍事戰略白皮書」,內容指出海洋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經略海洋、維護海權,並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現代海上軍事力量體系,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戰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參與海洋國際合作,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戰略支撐。同時白皮書確立中國海軍發展戰略將按照近海防御、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實現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構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戰力量體系,提高戰略威懾與反擊、海上機動作戰、海上聯合作戰、綜合防御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

五、未來發展研判
根據中國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2035年遠景目標」,在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部署方面,明確提出「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而此目標包含「加快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融合發展,搶佔世界軍事變革先機」、「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以及「要求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與「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因此,結合其海軍戰略,研判中國除遼寧號(16)訓練航母外,很可能將在2027年前另外再建成三個航母戰鬥群(17、18、19),至2035年將建成六個航母戰鬥群,最終目標將是建構遠超越美國11艘航母之優勢戰力,以便在全世界重要水域通道與美軍一較長短,並成為真正的藍水海軍。

六、結語
中國海軍自建軍以來,其戰略歷經「近岸防禦」、「近海防禦」兩個階段發展,未來將漸次朝向「遠海防衛」階段發展。由遼寧號歷此演訓觀之,中國海軍航母艦隊屢次穿過第一島鏈在西太平洋海域實施演練,目的是檢驗部隊訓練成效,提高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的能力。同時,中國陸續建造航母,積極走向藍水海軍,意圖將其海軍兵力投射在亞太區域及印度洋海域,雖然官方表示係為維持其海上利益,然其海軍崛起與海權的奪取將挑戰既有之海上強權-美國,此外也是隱含將在亞太地區建立「新的海洋秩序」,是項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文/陳文甲(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