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根據英國聯合工會(MSF Union, 1994)的定義,職場霸凌是指在工作場所中發生,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的處理,造成持續性的冒犯、威脅、冷落或侮辱行為,被孤立及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沉重的身心壓力。職場霸凌的發生率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高,根據yes123求職網2020的一項調查指出,有67%的勞工表示曾經碰過職場霸凌;其中,主要加害者為同事,其次為主管,而遭受霸凌的受害者又以默默忍受為主要因應方式。不過,對霸凌行為的沉默與忽視,反而會變成對霸凌行為的默許,使之持續存在。
常見的職場霸凌分成四大類(勞安所,2013)
1.言語暴力:辱罵、嘲笑、挖苦、諷刺、貶低、指桑罵槐;不分性別,是最常見的職場暴力。
2.心理暴力:威脅、恐嚇、歧視、騷擾、排擠、惡作劇;不分性別,是次要常見的職場暴力。
3.肢體暴力:拳打腳踢、推、捏、抓、拉扯…等等;男性發生所佔比例高於女性。
4.性騷擾:帶有性暗示的不當言語或行為、性別歧視、開黃腔、雙關語;女性受害者高於男性。
職場霸凌會使被霸凌者身心耗竭,造成生理症狀(如:外傷內傷、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疲勞、免疫力下降),與心理症狀(失眠、注意力渙散、記憶力退化、憂鬱感受、焦慮不安、創傷後壓力症),並會使得團隊氣氛惡化,導致工作效能下降。
人類是群居動物,幾乎無可避免地會出現霸凌的問題;但霸凌行為的後果將決定霸凌行為出現的機率,若霸凌者認為自己的行為不會被追究責任,或是太多人冷眼旁觀,都會使職場霸凌出現的機會增加,因此我們可以:
1.提升知能:了解霸凌常見型態、可能成的負面影響、熟悉相關法規以作為反制(如: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職安法、勞基法、性別工作平等法)。
2.人人有責:提供關心與介入,避免冷眼旁觀或合理化霸凌者的行為。
3.自我保護:被霸凌當下,盡可能的收集證據、找各種資源協助,不要獨自面對。
職場霸凌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活之中,你我都可能是職場霸凌的受害者;我們需要明確表態霸凌行為就是不對,不是忍氣吞聲或合理化霸凌者的行為,公司也需要申明「零容忍」的立場。熟悉上述的幾點原則,讓我們一起遠離職場霸凌,創造更友善的職場環境。
作者:黃崑霖/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