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年假後的工作日是充滿活力期待著上班日的到來?抑或是悶悶不樂?23 歲的小宏為了多接幾份外送的單,初一就開始工作;33 歲的小芬過年期間不開啟工作信箱和群組,好好地享自己與家人的相處時間;46 歲的阿龍過年期間仍掛心著工廠的大小事,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要能夠有好的工作心情,得先養成好的工作習慣,而有好的工作習慣,也能夠帶給我們好的放假心情與放假生活。

建立理想的工作習慣

根據臨床心理學大師柯永河老師的「習慣心理學」指出,習慣(H)是刺激(S)與反應(R)間的穩定關係。在三次同樣刺激下,產生同樣的反應兩次以上,我們稱為穩定關係,百分比越高,我們越能夠預測在此刺激下會有的反應是什麼。若把「工作」當成一個外在刺激輸入,試想自己希望的反應是什麼(像是:「準時」或「今日事,今日畢」)。為了能維持上述的反應持續出現,我們需要先檢視造成目前想要的反應無法持續出現的原因,並進行調整。

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

工作與生活息息相關,透過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分析造成工作中不良反應的原因後, 並進行調整。舉例而言,當我們了解到難以準時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準備時間長;那麼就需要把前置作業的時間一併考量,訂出能準時的時間。又或者是,造成無法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因是「提不起勁」,那麼「列出工作清單」並「了解自己能負擔的負荷量」,就會成為首要的目標。

訂定可行的習慣養成計劃

期待在新的一年,大家能透過「習慣心理學」的概念,一同檢視自己的生活、工作習慣,透過制定並執行想要養成的好習慣計畫,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心態與行為模式。習慣的種類及建立方式,因人而異,因此也要特別留意,別將自己的習慣套用在別人的身上,造成彼此的摩擦。同樣的,若是發現自己的工作習慣,在職場上已造成自己或他人困擾時,今年不妨使用「習慣心理學」的概念,一起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吧!金牛年祝福大家快樂工作,工作快樂!

作者:許芳綺臨床心理師/桃園長庚兒童心智科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許芳綺臨床心理師   圖:許芳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