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2019年年底爆發新冠疫情(COVID-19)至今仍讓全世界專家感到頭疼,原本2020年夏天疫情有逐漸漸緩的趨勢,然而,2020年秋冬之後,各國感染人數日漸遽增,經濟衰退,部分行業受到打擊(如:航空業、旅遊業等),為了避免過多的支出,在新聞中紛紛聽到縮編人力的消息,而原本可能在待業中的人更難找到工作。

在如此的情境中,可能誘發生存焦慮,心理狀態變得不安穩,而活動空間限縮又遇到失業的情況,每天待在家中與伴侶接觸的時間增加,與伴侶間的衝突可能也隨之增加,分手及離婚的機率為之提升。在這危險的環境中,心理更顯得脆弱,關係的破壞也因運而生。焦慮的情緒之所以會產生可能源自面對未知的環境而擔憂不可控制的事情發生,常會聽到「控制及改變別人很困難,但控制及改變自己比較簡單」,我們可能試試看以下作法:

1.覺察情緒狀態: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感受,才有掌握情緒的可能,於日常生活中,適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如果可以就記錄下來,方便自己整理及歸納,以便清楚情緒產生前可能發生的事件,另外,有的人對於自身情緒覺察能力偏弱,此時,最直接可以觀察到的是生理反應(如:頭痛、肚子痛、肌肉痠痛等),此部分的覺察,也為提升情緒覺察能力的方法之一。當瞭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後,才能發現有時候在衝突當下,是自己的情緒不好,才可能讓衝突越演越烈。

2.修復關係:無論是任何人,被負面情緒綁架時,衝動控制能力會比較差,隨之在衝突的情境中,平時自己不會講出來的話都可能脫口而出,只能於冷靜後,盡快修復關係,減少關係惡化,另外,如果能有上述情緒覺察的能力,可能比較能夠避免自己有衝動的行為或言語產生。

3.調整生活作息與相處時間:疫情帶來生活的改變,破壞原來的步調,讓人生活失衡,此時,重新找出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同時,與伴侶各自保有獨處的時間,才能讓生活恢復正常、情緒逐漸恢復穩定。

作者:張翔雲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張翔雲臨床心理師   圖:張翔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