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1日)發布114年5月製造業景氣概況,整體景氣信號值降至9.88分,燈號由黃藍燈轉為代表衰退的藍燈,反映整體製造業環境惡化。主因是新台幣大幅升值衝擊出口價格與訂單,加上全球製造業需求持續疲軟,導致衰退產業比重從4月的41.27%飆升至63.80%,反映台灣製造業正面臨嚴峻挑戰。

根據台經院報告,5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較4月修正值11.85分減少1.98分,跌破10.5分的衰退門檻。進一步分析顯示,不僅衰退產業比重突破六成,代表景氣揚升的黃紅燈比重更從22.54%驟降至0.59%,顯示製造業動能明顯減弱。

當前熱搜:蘑菇雲升起!俄軍投1.5噸制導溫壓彈 陣地烏軍瞬間「人間蒸發」

台經院指出,雖然美中於5月中旬達成協議緩解關稅緊張,歐元區、中國及日本製造業PMI較上月回升,但美國、日本與中國PMI仍位於收縮區間,全球製造業前景依然低迷。國內方面,新台幣大幅升值導致以新台幣計價的製造業生產者價格、外銷訂單、進口、生產與銷售等指標年增率均較上月明顯縮小。

深入分析各產業表現,在民生產業方面,食品業雖然受惠於食物類價格上漲與端午節連假聚餐需求,勉強維持在黃藍燈區間,但紡織業就沒這麼幸運。受到新台幣強升衝擊,紡織業出口值年增率由正轉負,生產指數跌幅持續擴大,燈號直接從黃藍燈惡化為藍燈,業者對未來半年景氣展望更趨保守。

石化橡膠產業持續在谷底徘徊。化學材料業因中國同業低價搶市,出口年增率出現衰退,多家業者被迫進行產線歲修或減產因應;橡塑膠製品則面臨東南亞產能過剩的競爭壓力,外銷訂單持續萎縮,兩大類別均深陷藍燈困境。業內人士透露,部分石化原料報價已接近現金成本,若情況持續惡化,不排除會有更多減產措施。

金屬機械產業呈現「外熱內冷」的特殊現象。金屬基本業雖然受惠於美國6月將調高鋼鋁關稅至50%的提前拉貨效應,對美出口激增30%,但其他市場需求疲軟抵銷了這波成長動能,加上中國低價鋼材持續擾亂市場秩序,整體產業仍籠罩在藍燈陰影下。金屬製品業則直接受到匯率衝擊,雖然航太、電動車及半導體等高端應用需求穩定,但新台幣升值導致外銷訂單增幅明顯縮小,燈號由黃藍燈轉為藍燈。

電子電機產業成為黯淡中的一線曙光。電子零組件業受惠於AI及高速運算應用需求強勁,高階製程晶圓代工、晶片通路等訂單持續增加,維持在代表持平的綠燈區間;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雖然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創下歷年單月新高,但新台幣升值導致出口物價連續兩個月衰退,燈號由揚升的黃紅燈回落至持平的綠燈。

運輸產業則持續探底,汽車及其零件業受國內車市買氣保守影響,5月新車領牌數僅3.19萬輛,年減達23.1%。加上美國實施汽車零件新關稅影響拉貨動能,生產指數出現雙位數衰退,產業景氣燈號持續亮出代表衰退的藍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