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下週登場,美國諸多民調結果都指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比川普獲得更高支持率。對此,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民調在技術上有侷限性,媒體公布的民調都是「加工過的」,他也從選民關注議題、新註冊選民與金融市場反應三大面向進行分析,表示此次選舉仍十分看好川普能順利連任。

美國總統大選民調是否準確備受討論,2016年大選,多家民調都指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將大勝川普,但結果卻大翻盤,最終由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吳嘉隆解讀美國民調,他指出,民調在技術上有侷限性,逼得民調專家要設法調整權數,給出一個加權平均過的民調,「所以媒體上公布的民調,我稱之為『加工過的民調』。」

吳嘉隆解釋,民調通常有四個問題,第一是抽樣誤差,也就是抽取到的樣本不足以代表母體;第二個是不願對民調機構實話實說的隱性選民;第三是投票率,有些人雖然接受了民調,但未必真的出來投票;第四個則是拒答率,就是民調電話100通打出去,拒絕接受採訪的比例是多少。吳嘉隆說,有很多選民不想花時間回答民調的提問,這個比例通常很高,從10%起跳,有時候直接超過20%,甚至超過40%。

吳嘉隆表示,川普的選民在接到民調機構打來的電話的時候,通常就直接摔電話,拒絕回答,所以合理推算,拜登在民調當中的領先幅度至少應先減掉10%。

除了民調,他日前也在節目上指出其他預測選舉結果的指標。根據歷史數據,選前新註冊選民人數最多黨派和候選人,幾乎毫無例外會贏得選舉,而過去幾個月中,尤其是搖擺州,川普在這一指標上都遙遙領先。

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也向《大紀元》表示,美國各大媒體立場左傾問題嚴重,政治立場較親民主黨,對川普都持負面報導,因此媒體釋出的民調是否可信仍由需民眾自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