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總統大選即將登場,這不僅是美國人要面對的選擇題,大選結果也對中國有相當的影響。據英國媒體BBC引述,專家認為無論是誰當選,都不會跟中國當朋友。

大部分的中國人會把川普當作反中的指標,相信拜登是站對中國友善的立場。據BBC報導,關注中美關係的智庫網站"中美印象"主編劉亞偉分析,「在美國國會裡兩黨爭鬥嚴重,但在中國問題上共和、民主兩黨卻同仇敵愾。」最近國會出台一系列涉台、涉疆、涉港法案幾乎都全票通過,很能體現這種情況。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認為,當下美國,「抗中」是一個堅定的跨黨派議題。媒體更用「華盛頓共識」來形容這種罕見的情形。其實,早在歐巴馬時期的中國戰略上就可以看出跡象,當時歐巴馬在軍事上將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資源逐步轉向亞洲,經濟上則是團結12個國家簽訂泛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明顯地孤立中國。

劉亞偉認為,撇開抗中的共識,可以看出兩黨對待中國的方式不同;民主黨若執政,會採「多邊主義」,延續歐巴馬的戰略,團結更多盟國一起擠壓中國。經濟上會改變單靠加徵關稅,迫使中國改革經貿結構的方式,而在氣候變化,甚至公共衛生問題上則可能會與中國合作。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則美國對華的政治譜系劃分為三派。第一為「懲罰派」,以最強力手段全方位懲罰中國對美國利益造成的所有損失;第二為「脫鉤派」,縮減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重新確定美國在相關領域的領導地位;第三為「拯救派」,從務實的角度承認中國依然是美國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場,雖然兩國分歧明顯,但不妨礙在某些領域有合作。目前在川普執政下的「懲罰派」聲音最響,且三派都將中國定位成「戰略競爭者」或「戰略對手」,但是對競爭的方式和結果,尚未達成一致。

報導指出,川普的風格「飄忽不定」,而拜登則是「瞻前顧後」。但馬志昂認為拜登會加強與美國盟友的聯繫,啟動一項更加協同的計劃針對中國,這可能會讓中國感覺被圍攻;如果川普成功連任,估計看不到任何形式的「反華同盟」,對於中國的全球戰略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對此,馬釗有相似的分析,但他認爲比起難以捉摸的川普,中國更願意跟老謀深算的拜登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