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盼了三個月,終於等到十月的兩個連續假期,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少了許多出國行程,但也早早安排規劃國內旅遊,就等著十月來到,若是再多請幾天假,感覺似乎更好了!假期要出遊、聚餐、烤肉、唱KTV,想追的劇終於可以熬夜追完,平常因為要上班上學不能睡到自然醒的,也可以趁連假每天睡到飽,三五好友去看午夜場、吃消夜,有好多好多的活動等著在連續假期中完成,一想到就興奮不已。

收假症候群不是一個正式的診斷名稱,但的確有不少人在假期後重返工作崗位時,感到疲倦、壓力、煩躁、憂鬱、效率差,這些感受可能受到來自於假期時的放鬆狀態、不規律的生活作息、重返工作時預期面臨的壓力等因素影響,如何在假期前、假期中、假期後做一些準備與因應,或許可以減輕收假後的影響。

1.假期前做好規劃

難得的假期當然想將每分每秒利用到極致,可能最後一晚還有活動,返家已經相當疲累,隔天卻得恢復正常的工作模式,上班時可能會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效率差等都是可以預期的。事先安排好假期行程,最後一天要慢慢收心,適度安排一些輕鬆的活動。

2.假期中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飲食

平常不能熬夜追劇、睡到自然醒,連續假期時當然要好好把握,於是作息、飲食變得不規律,等到要上班的前一天晚上發現睡不太著、早上起不來,反而影響上班日的精神。假期內若能維持原本的作息是最好,但難免會晚睡晚起,若是想要補眠,也不要超過兩小時以上,才不會讓生理時鐘混亂。

3.假期後以平常心面對

收假後上班難免沒那麼快調適,一想到可能累積的郵件、待辦事項,相較假期時的輕鬆愜意,上班時間更顯難熬。上班時不妨與同事分享一下自己的假期或是假期中的趣事,與同事建立連結,讓自己知道有很多人與我一起上班,調整工作的節奏,適度在工作中給自己喘息的時間。若是不論長短假期,甚至連平常的周休都會有嚴重的倦怠感、壓力感受,這時候可能就不是收假症候群那麼簡單了。

安排好十月份的連續假期了嗎?記得幫自己做一些計畫、維持規律的作息,假期後上班才不會太哀怨。

文:洪梅禎/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臨床心理師洪梅禎。   圖 : 洪梅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