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少的摩擦,如何在這些摩擦中加入一些調和劑,點亮彼此的幸福感呢?在2012年,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an提出了5個會讓我們產生幸福感(well-being)的元素,分別是正向情緒、投入、人際關係、意義感、成就感。以下就讓我們來一一想想可以如何融入親子互動中吧!

1.培養正向情緒:除了會讓我們感到開心的活動之外,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會讓我們覺得滿足、感恩、平靜的活動,這些感覺也屬於正向情緒喔。比如說每週選一天作為感恩日,一起對彼此說說感謝的話;每週選一天作為幫忙日,一起想想可以幫忙家中的人做些什麼(如:幫忙摺衣服)。

2.專心投入活動:從自己和孩子的興趣中,找一找可以讓我們與孩子都非常專心、心無旁鶩地感受和享受當下的活動!比如說面對面坐下,同時幫對方畫一幅有趣的畫像、一起拼拼圖、一起玩樂高、一起包水餃、一起運動,或一起合作遊戲闖關。

3.維持人際關係:邀請家中也有相似年齡孩子的親朋好友聚聚,讓孩子可以彼此陪伴遊戲,大人們同時也可以互相聊聊分享心情與生活。

4.感受意義感:花些時間與孩子一同參與志工服務、擔任小小志工,也可以與孩子互相討論分配家事、規劃週末的家庭活動或信仰活動(如果有的話),讓孩子一起參與家庭生活、感到自己是家中重要的一份子。

5.尋找成就感:不時與孩子一起回顧曾經努力完成的活動或目標,肯定自己的努力,感受“我完成了!”、“我做到了!”、“我做的很不錯!”的感覺。比如說:欣賞一起完成的拼圖或樂高、一起吃自己包的水餃、分享達成的運動目標。

只要掌握了這五個元素,試著把它融入在生活的各個小活動中,就能夠累積成大大的幸福喔。發揮創意,創造出美好的親子互動關係!

文/倪子洛 臨床心理師 原力復健科診所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倪子洛臨床心理師   圖:倪子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