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管會積極推動「信託 2.0」計畫,更於 8 月 10 日下午邀集金融機構負責人召開「信託 2.0 金融機構高層共識會議」,宣示推動全方位信託的決心。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推動「信託 2.0」有四大願景:一、打造友善住宅,推動在地安老;二、協助資產管理,保障經濟安全;三、跨業合作結盟,滿足多元需求;四、結合證券化工具,發展多元市場,未來將成立工作小組逐步推進。

自 104 年起,金管會與信託公會便積極推動信託業辦理高齡者及身心 障礙者信託業務,希望帶動信託的多元化發展,除了製作各種說明手冊外,也研 擬了安養信託的契約範本,並連結社會福利機構共同參與信託(例如擔任信託監察人),使許多家庭因此受惠。

由於我國信託業務是屬於銀行的兼營業務,受限於機構資源與人員輪調因素,不易發展多元化業務,導致著重於金融商品的銷售,而降低了信託運用的彈性。國內知名信託學者李智仁教授表示,靈活性是信託制度最珍貴的地方,在歐美國 家甚至日本,都能夠善用信託進行多面向的運用,除了一般常見的財富管理外,針對藝術品或古蹟的保存、寵物的照養、智財權的保護、地方創生的推動…等,都能見到信託的運用。「主管機關能夠正視信託業務發展的瓶頸,而且願意積極推動業務轉型,是台灣的福音!」

台北富邦銀行從客戶服務導向,將信託部門進行升級與調整;合作金庫銀行透過資源整合,結合不動產、保險以及投資,打造一條龍的「二代共生宅」與安養服務,這些都是信託業務轉型的範例。李智仁認為,信託的觀念必須普及,除了學校或專業培訓機構的課程外,由於年輕世代接收資訊的方法與路徑與以往不同,因此在商品或服務的推廣上可以思考如何透過友善的介面呈現,並且善用新媒體或社群傳遞正確觀念,從「認知」信託逐漸變成「認同」信託,這是將來的 重要趨勢。此外,也可以善用金融科技的技術例如大數據(Big Data)分析或區塊鏈 (blockchain)的運用,找到客戶的需求並且提升信賴。

李教授也建議,過去業界反應的法令障礙或租稅抵減建議,未來都可以進行跨部會的溝通,而對於業者的評鑑與獎勵機制,也建議有所調整,鼓勵業者能夠側重社會公益的實現或促進市場的進步,如此要驅動信託的創新,將會更加暢達。對於「信託 2.0」政策的推動,李智仁表示樂觀其成,「在轉型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想法需要溝通,但是回歸信託應有的發展軌道,應該是大家的共識。現在『起點』看到了,『支點』也找到了,未來穩健前行,一定會有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