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牛結節疹(LSD)緊急應變小組昨(12)日表示,金門縣沒有新增牛結節疹案例場,但原本的案例場發現新的疑似患有牛結節疹的牛隻共計有4頭,目前累計的案例加上疑似案例的牛場共計有50場,而先前管制的疑似患病牛隻已撲殺及焚化銷毀15頭。

台灣在今(109)年7月10日首次出現牛結節疹案例,發病地點為金門畜試所,經通報採樣後檢測出牛結節疹病毒核酸,農委會表示,中央籌組的注射隊會將金門全縣的牛隻注射牛結節疹疫苗。

而目前金門牛結節疹疫情已於8月4日完成疫苗注射,共完成472場、6342頭牛隻疫苗注射。

農委會說明,牛結節疹潛伏期可達28天,近期仍可能有零星潛伏感染牛隻出現皮膚病徵,但未感染牛隻待抗體產生後,即可獲得保護。

目前金門全縣健康牛隻已全數施打疫苗,農民如能做好殺滅蚊蟲等防疫工作,將可有效防止疫病持續發生。同時,可避免蚊、蠅在吸血過程中,對牛隻騷擾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農委會呼籲,養牛場的蚊蠅防治策略以環境管理、物理防治為主。基本原則在於牛場保持環境乾燥,以降低蚊蠅孳生機率,清除雜物降低環境濕度與蚊蠅躲藏機率,定期除草降低成蟲棲息場所,如果能做到這些管理措施,將大幅降低蟲媒傳染病爆發風險。

除了環境管理外,亦可針對蚊蠅的生活習性,依牛場範圍,吊掛足量捕蚊燈、設置黏蟲板、黏蟲繩、捕蠅籠等燈光或陷阱誘捕成蟲,減少牛隻被叮咬的機會,維護牛隻健康並增加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