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衝擊全球經濟,中國全國政務常委、經濟委員會委員李稻葵20日表示,中國應為未來兩到三年的GDP增長設定一個總體目標,而非設定年度目標,即通過兩到三年的努力,使中國GDP增長率恢復到6%左右。

在疫情衝擊之下,中國經濟議題成為中國兩會中的關注焦點之一,李稻葵接受中國官媒環球網專訪,針對中國經濟幾項焦點,例如今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出現罕見的負增長,中國是否應設定、如何設定全年GDP增​​長目標引發諸多討論等議題來回應。

李稻葵認為,鑑於疫情發展情況和美國對華貿易科技政策都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中國應為未來兩到三年的經濟發展做一個總體規劃,通過努力讓中國經濟在兩三年後回到既定軌道上來。在此期間,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個核心目標應為:保安全、穩民生、謀長遠。

李稻葵指出,在投資、消費和外貿這三大板塊中,今年受到最大衝擊的應是消費領域。 「疫情第一階段的影響主要在衛生方面,第二階段是複工復產,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即消費信心的恢復。目前老百姓還不敢出門,不敢消費,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認為,消費的基本恢復或許要等到今年10月才會發生。

而在外貿領域,美、中關係目前並不友好,李稻葵認為,其衝擊可能會在明年或後年到來,中國需警惕美國等國在疫情後把中國當作替罪羊,對中國和中企限制、打壓。他也提到,中國首先應在確保經濟安全上做好各種預案,尤其製定應對國際各種壓力的計劃,比如如何確保石油運輸線的安全、如何保證大豆等糧食的供應。

在金融方面,李稻葵說,要著力防止金融市場受到來自國外的重大衝擊,做好在境外上市的中企受到美國等國長臂管轄或單邊制裁的應對預案。

李稻葵指出,今年中國就業最大壓力將來自800萬應屆畢業的大學生,這可能對社會穩定帶來一定衝擊,但它仍舊停留在民生問題的層面,而非經濟運行層面,所以不太會衝擊到中國經濟的根本。政府可考慮通過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服務並給予報酬等社會手段緩和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