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最近有家長問起這個問題,並提到是從某某知名刊物上看到的,文章中還說,所以在孩子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時,必須尊重孩子的意見與想法,不可以只要求他們聽話,否則會影響其未來的人格發展

這類的文章在網路上應該比比皆是,我也相信在不同觀點或學派中會有不同的看法,其實很難去說誰對誰錯。但是說學齡前的孩子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我也挺同意的。

簡單從一個方面來看就好,這也是實際接觸臨床才看得到的,就是我們看過太多孩子出現狀況,都跟兒時父母的不當處置有關。比如說,孩子忽然被送去親戚家住幾個月,或是忽然被轉學、由某親戚照顧一兩個學期,而孩子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動都很有印象,也很有感覺,但他們對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處置都表示「不知道」。

這就跟我之前提到有關父母離婚的議題一樣,我們大人常常會覺得小孩子還小、跟他講他也不懂,所以很多事情大人就直接決定,然後事情要發生的當下才告知孩子。這段時間孩子確實正在大量的吸收關於這個世界的資訊,另一方面,像是語言、情緒等等大腦神經的構造與功能也在迅速發展,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學的很快,一個清楚的例子就是,孩子學兒歌學得飛快,到了成年之後這些兒歌都還朗朗上口,若在這個時期孩子遭遇了創傷,的確很容易讓孩子型塑出一個扭曲的世界觀,這個創傷就像是剛剛說的,讓孩子感覺到忽然的分離或是父母忽然的離婚。

孩子理解能力的成熟往往會比口語表達來的快,所以很多感覺孩子說不出來不代表他沒有,這就正是我們常常存在誤解、迷思的地方。

所以真的奉勸各位父母,在做任何重大決定之前,一定要好好的告知孩子,不需要一定要獲得孩子的同意,但至少要提前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並簡單的說明父母如此決定的原因,特別是父母要與孩子「分離」的時候。但還是不建議把孩子一個人丟到親朋好友家、與父母分開太久啦,孩子會有很多的想像,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爸媽要把自己丟掉,或是爸媽心裡有比我更重要的東西,這真的會影響孩子往後的人生的!真的不可不慎啊!

作者:余勝皓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余勝皓臨床心理師   圖:余勝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