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在世界各國造成諸多嚴重災情,包括伊朗高階官員死亡,其中唯獨台灣疫情控制得宜,包括口罩徵用政策,成為其他國家效法的對象。對此,就有美國史丹佛大學副教授分析台灣政府的措施,並且登上美國前三名的專業期刊。

美國醫療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本月3日刊出名為《台灣對COVID-19的回應:大數據分析、新技術和主動測試》的專文,肯定台灣政府結合過去防治SARS的經驗,以及善用新科技的防疫作為。作者王智弘台灣出生,大學就讀麻省理工學院,在哈佛大學醫學院拿到醫學博士學位,目前是史丹福大學副教授,以及史丹福醫學院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王智弘受訪表示,台灣在2004年,SARS事件後建立的國家衛生指揮中心,在這次面對武漢肺炎疫情時發揮相當大的效果。武漢肺炎在農曆新年前開始流行,當時預計有數百萬人次會往返於台灣和中國間。然而台灣政府迅速採取應對措施並管制相關資源,保護國民健康。台灣政府善用健保數據庫的資料,結合移民署出入境紀錄,藉由大數據分析來掌握特定對象的健康狀況、回溯過去14天航班紀錄,讓醫護人員可以即時掌握特定對象的出入境及旅行史。

王智弘分析,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在1月25日指示將健保數據與移民署資料進行整合,這項工作在一天之內完成,並且於1月27日上線實施,效率之快讓他印象深刻。

王智弘對於台灣政府超前部署的態度相當肯定,指出去年12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收到中國通報的「武漢不明肺炎」時,台灣政府在當天便召開應對會議,針對來自武漢的旅客進行查驗,並且在五天後就將檢測時間擴大到過去14天內曾到武漢、返台時出現發生或呼吸道感染症狀者;1月20日,中國傳出零星病例時,台灣則是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絲毫不敢大意。

王智弘強調,包括用簡訊發送鑽石公主號乘客電子足跡、健康憑證以辦理出入境事項,還有追蹤居家隔離者的手機訊號等方法,都是新科技應用在防治武漢肺炎疫情的創舉,並且獲得良好的成果。

王智弘指出,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蘇貞昌等具備2003年SARS應對經驗的官員,結合第一線的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負責跨部會協調整合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等,共同建構出讓台灣人民放心且接受的防疫體系,這些「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官員團隊迅速認識到危機,並啟動應急管理機構以應對新的疫情。」

刊登這篇文章的美國醫療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根據《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調查,該期刊在2018年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類別的160種期刊中排名第三。

《台灣對COVID-19的回應:大數據分析、新技術和主動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