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我的朋友,上班族小剛跟我抱怨,他不喜歡過年。不喜歡過年長輩都會問他有沒有交女友,什麼時候結婚。知道長輩們是關心,但不喜歡講私事,不講好像不禮貌,講了長輩又給很多意見。好煩。如果過年不回家,家人又會一直問,為什麼不回家,是在忙什麼?一起租房子的朋友都回家了,街上冷冷清清,連找地方吃飯都不方便。
言談中小剛有些落寞,神情黯淡。我問他,如果不喜歡,有跟家人表達過自己的感受嗎?他說,不知道怎麼說。
後來才知道,小剛生長在重視禮貌教養的家庭,小時候他分享在學校、生活上發生的事,父母都用教導和建議來回應他。父母給了許多「標準答案」;但他的感受沒被聽見,漸漸也不講了,當順從聽話的小孩比較容易。他習慣報喜不報憂,也不想讓父母擔心,所以在親戚間也是同樣的態度,但心裡很不喜歡這樣,也很有壓力。
我聽了心裡覺得難過,小剛愛他的父母,父母也愛小剛,但雙方無法真誠說出內心的感受,只維持表面平和的關係,這真是最遙遠的距離。
我常在想,做父母的最難的是,把子女當成獨立的個體,包容子女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與父母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反對父母的意見和做法。這需要多大的愛和智慧。父母不用顧及自己的顏面,不需要自以為是,彎下腰來聆聽子女反對態度和言詞下隱藏的感受和想法。語言和情緒可能是子女的自我表達,不代表父母就是子女說的那樣,父母常太快就反應動怒。
做子女的最難的是,顧及父母的感受,又勇敢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聲音。只有顧及父母的感受,沒有自我表達是一種逃避;因我們常害怕父母會生氣、不高興,擔心破壞關係。只有自我表達,沒有顧及父母感受,則是一種自私;常常在不顧後果脫口而出中,讓對方受了傷。當我們顧及父母感受而表達自己時,親情不會因為想法意見不同的斷裂,長輩可能暫時會失望,但他們會感受到子女的愛和尊重,相信可以藉由時間來得到調適。
希望小剛聽了之後,能對他有幫助,和家人互動稍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畢竟這可能是要花一輩子修練的功課。
文/游昊慰 內壢尚語身心診所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臨床心理師游昊慰。 圖:游昊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