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先前搭台鐵時,不小心聽見旁邊兩個女生的對話,我不禁感到毛骨悚然,內容主要談論她們男性友人(以下稱A男)的女朋友(B女):「B女總是限制A男不能跟朋友赴約,包括男性或女性朋友,佔有慾超強,A男的時間幾乎只能給B女,甚至B女會用自殘威脅,苦苦相逼,迫使A男不得不就範。A男若想和朋友赴約,常常得瞞著女朋友…」這兩個女生邊說著,臉上浮現厭惡的表情,一致認為B女太誇張,對A男充滿同情。我能想像A男幾乎喘不過氣,B女也吃盡苦頭。
我聯想到社會上層出不窮的情殺案,大多可歸納到其中一方愛到難分難捨的情結,當另一方承受不起伴侶佔有慾的綑綁而逃脫時,對方便使出自傷或傷人的絕招施加逼迫,如同奪回險些被奪走的囊中之物,嚴重則發展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從佔據演變為永遠的失去。
然而,不論是對愛情的幻想,或腳踏實地的戀愛,不都是希望彼此能夠開心、相知相惜嗎?怎麼會演變得如此令人感到窒息呢?形塑佔有慾的成因相當複雜,本身生命早期缺乏與照顧者的安全依附關係、自我認同不足、有被拋棄的經驗、對失去容易有強烈的焦慮感、對愛情抱持不合理的期待、過度投入而不甘心等原因,潛移默化地在戀愛時,將伴侶視為人生的焦點,緊迫盯人,並牢牢繫在身邊。
至於若想解開佔有慾的枷鎖,有哪些方向呢?試著在關係中尊重並理解對方也如自己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擁有個人的空間及生活圈,並非是誰的附屬品,如此調整「愛我就要屬於我」之類的信念。
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建立彼此的連結、信任與親密感,且雙方討論彼此在情感上的需求,一起探索平衡兩方需求的相處模式;同時,較容易有佔有慾的一方,可嘗試藉著伴侶不在自己身邊時,將部分的焦點轉移至培養興趣或維繫社交圈,不僅能豐富生活內涵、提升自我價值感、維持家庭與友誼關係,也能在與伴侶相聚時創造更多元的交流。
如果,想佔有對方的感覺仍如影隨形,可尋求專業協助自我探索,覺察並疏通心裡深層的問題癥結點,進而與愛人發展正向、舒適的親密關係。
作者:張瑜芳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張瑜芳臨床心理師 圖:張瑜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