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今(9)日表示我國臭氧濃度近年呈上升趨勢,空品惡化,環保署回應,以臭氧年平均濃度值,以外島地區連江縣、金門縣及澎湖縣3縣市最高,顯示境外傳輸對我國臭氧空品濃度,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並強調針對臭氧直接進行削減,是不切實際之作法。

環保署指出,依據國外相關研究報告資料,發現過去12年間(94-105年),無論從衛星資料或模式模擬結果,皆顯示對流層內臭氧濃度皆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又以印度、東亞及大西洋地區增加比率較高,東亞地區因人為排放量增加造成臭氧濃度增加比率較高,此一趨勢亦是造成我國臭氧(O3)濃度歷年增加原因之一。

環保署表示,我國除小時平均值外,亦已納入臭氧8小時平均值為60ppb,惟為提醒民眾做好自我健康防護,減少曝露,自105年發布空氣品質指標(AQI)時,在實務運作每日即時指標部份,除以臭氧小時值作為即時預警之作用,另加入8小時值,考量濃度曝露累積影響之效應,增加對敏感族群和兒童的保護。

環保署表示,臭氧成因複雜,與原來背景濃度、氣象條件及大氣傳輸皆有關係,針對臭氧直接進行削減,是不切實際之作法,應以其前驅物質NOx、VOC作為管制對象,方屬有效且務實之作法。

目前,環保署對於臭氧管制,已積極完成固定源氮氧化物指定削減(草案)、塗料VOC管制、有害空氣污染物標準等政策,未來,亦將持續研擬VOC指定削減及加嚴各項管制標準,以有效減少臭氧前驅物之排放量。

環保署指出,鑑於民眾對空氣品質提升之殷切期盼,以積極態度面對空氣污染防制工作,落實污染減量行動計畫,以「加強整合部會量能、強化中央地方合作、促進全民共同參與」為主軸,採取短期務實緩解,長期趨嚴管制的方式推動國內空氣品質改善工作,定期滾動式檢討各項污染管制作。

環保署強調,空污改善工作不是一蹴可幾,仍應按部就班,多管齊下,以務實的態度,規劃各項空污減量政策,以達到維護空氣品質,保護民眾健康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