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就任周年,引爆罷韓與挺韓大遊行上周末在高雄同日登場,罷韓人潮綿延數公里,氣勢驚人,挺韓勢力也努力動員,就算輸人也不能輸陣。活動前輿論擔憂雙方人馬會不會在街頭爆發衝突,所幸台灣人再次展現了成熟的民主素養,這一天熱鬧但平和地結束了。可是如果明年罷免案真的成真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理性接受,就是又一次對台灣民主的考驗了。
對韓國瑜的罷免案,是台灣憲政史上選民第一次對直轄市長行使罷免權,雖然目前韓國瑜還在競選總統的過程中,不過從各個出爐的民調看來,除非有奇蹟出現,否則現在到明年投票日的這段時間,已是大家公認的總統選舉「垃圾時間」。除了總統大選的民調之外,多個針對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民調也顯示,如果現在投票,超過一半以上的高雄市民支持罷免韓國瑜,成敗的關鍵可能只在於投票人數的門檻而已,所以很多支持罷韓的選民已在期待明年對韓國瑜來個「雙殺」。
韓國瑜意外贏得高雄市長的寶座,本來是滿載著選民的期待,希望高雄真的可以發大財。孰料韓市長卻對市政漫不經心,粗話、謊言不斷,支票張張跳票,而且家醜還陸續外揚,更離譜的是,韓國瑜卻在這種難看的施政成績之下,拋棄了對高雄市民的承諾,貿貿然跑去「為中華民國粉身碎骨」去了,所以就算他明年真的被罷免了,也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不過,身為執政者,民進黨卻不能用這樣的心態來看待罷韓案。由於選罷法規定,直轄市長必須就任一年之後始得對他提出罷免案,而中選會必須在確認罷免提議成立之後的40天之內,舉辦罷免投票。所以按照這樣的時間推算,罷免案的投票會在總統大選的兩個月之內。如果韓國瑜在總統大選中慘敗,而回到高雄之後,馬上又將面臨形同政治斬首的罷免案,其支持者的情緒如何撫平,是執政黨不可輕忽的議題。
中立但尊重選民的決定,是執政黨最適當的態度。民進黨不必阻止支持者參與罷免案,因為這本就是韓國瑜自食惡果。但民進黨也不宜介入罷免案的推動,要避免在總統大選之後,繼續激化社會的對立。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中選會必須嚴謹地為罷免案進行規劃作業。這是史上第一次的直轄市長罷免案,萬不可像去年公投的投票作業那般雜亂無章,因為罷免案是涉及到人的投票,不像公投只是涉及到議題的投票,所以一旦選務出了差池,衝突和紛擾只會更加嚴重。
除了依法行政之外,中選會對於罷免投票日的規劃,也必須考量到如何將罷韓案對社會造成的衝擊降到最低。如果罷免案成立之後很快就進行,好處是可以快刀斬亂麻,縮短社會紛擾的時間,也避免韓家軍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掏空高雄;可是缺點是,容易讓選民產生相煎太急的印象,加深對立情緒。如果將投票日拖到法定期限的最後,好處是或許可以讓社會從總統大選的激情中先冷靜下來,理性思考罷免韓國瑜的正當性與必要性,可是拉長時間的結果,會不會反而像是對韓團隊的凌遲,產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總之,罷免案的提出是人民行使憲法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韓國瑜必須誠心面對與反省,何以會落入今日四面楚歌的烏江絕境?但民進黨也必須哀矜勿喜,如履薄冰,不要把罷免案拿來當政治操作的議題,讓台灣能夠再度通過一次全新的民主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