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夢市集」除了持續為台灣新創提供加速器服務,也放眼國際上的各類新創團隊,期望透過國際團隊的know-how分享及創業經歷,為創客們帶來更多點子上的激盪。「創夢專欄」濃縮了全球各地創業團隊的心路歷程,範圍從民生服務至電商科技,甚至囊括與投資人溝通的秘訣,想知道世界一流團隊的創業秘辛嗎?就讓「創夢專欄」來告訴你吧!
有行銷需求?30 秒 Cameo 替你曝光給全世界
極有效率的開發各類明星,加上務實又親民的定價策略,讓 Cameo 的媒合案件大幅成長。2017 年 Galanis 決定離開 LinkedIn、全職投入 Cameo。
現正最夯:洪耀南觀點》四中全會:從「乘風破浪」到「驚濤駭浪」——中共五年語言轉向的政治信號
同一時間,Galanis 發現 Cameo 不只能為粉絲服務,許多創作者、商業活動及企業品牌也開始運用 Cameo ,委託各界明星替他們做「影音行銷」。
例如去年美國密西根的獨立樂團「If Only, If Only」原先擔憂自己公開演出的售票情形,但又苦無行銷資源、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後來他們看見 Cameo,決定委託粉絲屬性與他們聽眾重疊的藝人 Bam Margera,請他錄製一段短影音、替他們宣傳售票消息。
這則短影音只花了 If Only 65 美元,就為他們在 Twitter 上帶來超過 4,200 次曝光。If Only 簡直欣喜若狂,因為這個曝光數字遠超過他們 Twitter 追蹤數的兩倍,沒有人預料到 Cameo 的傳播力竟然如此強大,最後他們也如期完成這場售票演出。
全站首選:普發現金10類族群免登記直接入帳! 財政部:11/12刷簿子就看到1萬
明星數量擴增 500 倍,任何粉絲都能在這找到他偶像
為了符合時代的潮流,同時擴張平台的營運規模,Cameo 開始從網路社群的世界尋找下一個明日之星。
Cameo 設立專業的人才挖掘團隊(Talent Acquisition Team),在不同平台尋找多元領域的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來加入 Cameo;同時 Cameo 也歡迎在 Instagram 上擁有超過 20,000 名粉絲的年輕網紅(influencer)毛遂自薦。
曾被 TIME 雜誌選為「50 間天才新創公司」之一 的 Cameo,現在在英國倫敦、澳洲都有辦公室據點。Galanis 表示,向外擴張勢在必行,因為 Cameo 的目標是從現有合作的 15,000 位明星成長至全球 500 萬名。
「過去與明星互動的方法,可能是現場排隊簽名、自拍,但現在這個世代不一樣,是影音的時代。」Galanis 說,對著手機前鏡頭向粉絲喊話,或甚至幫助品牌業者曝光,就是這時代的溝通方法。
「我希望未來任何有粉絲的人,都能出現在 Cameo ;換言之,任何一位粉絲也能從 Cameo 找到他們喜歡的人。」
密西根樂團 If Only If Only。 圖:取自 If Only If Only 官方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