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夢市集」除了持續為台灣新創提供加速器服務,也放眼國際上的各類新創團隊,期望透過國際團隊的know-how分享及創業經歷,為創客們帶來更多點子上的激盪。「創夢專欄」濃縮了全球各地創業團隊的心路歷程,範圍從民生服務至電商科技,甚至囊括與投資人溝通的秘訣,想知道世界一流團隊的創業秘辛嗎?就讓「創夢專欄」來告訴你吧!
創業燒錢已到底部,屢屢拜訪潛在投資人,卻始終得不到青睞,這時該要收拾包袱放棄事業、還是繼續在無止盡的投資面試裡、尋覓知音呢?
美國冥想新創 Calm 創辦人 Alex Tew 及 Michael Acton Smith 也曾遇上這個情況。依照他們的故事與創業經歷,他們也許會告訴你:「不,都不是。你應該想辦法先讓這個創業題目賺錢。」
Calm 是一個專注於冥想的 App,估值已達美金 10 億元。尚未接觸過 Calm 的人可能會質疑,一個引領用戶「冥想」的 App 為什麼能走到這一步?
雖然 Calm 的兩位共同創辦人 Michael Acton Smith 及 Alex Tew 是連續創業家,但他們依舊花了近 2 年的時間,才決定將服務定位在冥想。 Acton Smith 認為,在科技社會的催化下,人人都在高壓、高速的情境下過日子,人人都需要精神解方,而冥想可能是其中一個答案。
Acton Smith 說明,冥想是強化心靈、淨空思緒的訓練,與運動健身並無差異,他與 Tew 在經過練習後都是冥想的受惠者。「能創立這樣的服務、幫助人們得到更好的生活與心靈品質,我們就覺得非常有意義。」Acton Smith 說。
「YouTube 多的是心靈音樂與大自然聲響,為什麼要投資你?」
然而自己覺得有意義是不夠的。Acton Smith 與 Tew 在創業急需資金時,到處在舊金山尋找能理解「心靈健身」的投資人,但幾乎所有人都對這題目嗤之以鼻。許多投資人認為,引領冥想的服務太容易被複製,市場上到處都找得到這類的資訊,以 YouTube 為例,平台上多的是心靈音樂與大自然聲響。
在投資人不相信有消費者願意為冥想服務付費,也不清楚如何為冥想創造差異化服務、製造付費動機的情況下,連續拒絕 Acton Smith 與 Tew 的募資需求,眼看他們二人就要把口袋的資金燒完。
Acton Smith 與 Tew 在回首這段過往時,卻十分感激,他們認為就是因為這個情境,讓他們不得不去想「到底冥想要怎麼賺錢」。資金即將見底,Acton Smith 與 Tew 將員工裁到只剩 10 人,一群人在一間臥室般大小的辦公室內,重新規劃 Calm 的服務,並試圖在體驗過程裡設計付費時機。
沒想到,在這種絕境下他們竟然成功了。
Calm使用介面。 圖:取自Calm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