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國會於本月29日提早改選,原本在聯合內閣中的奧地利自由黨(Freiheitliche Partei Österreichs, FPÖ)折損約1/3的選票支持,不僅跌到第3名,且與得票第4名的奧地利綠黨(Die Grünen Österreichs, DGÖ)只差2%,讓自由黨失去與得票第1的奧地利人民黨(Österreichische Volkspartei, ÖVP)聯合執政的機會。

奧地利自由黨在2017年大選時得到26%的選票、51個席位;這次大選根據出口民調則只剩下17.3%的選票、32個席位。由於得票最多的奧地利人民黨可望囊獲73席,加上奧地利綠黨的23席,便可在整體183席中輕鬆過半。具有高度爭議的奧地利自由黨將被排除在聯合政府之外。

奧地利自由黨原本是一個小黨,早期的黨員與納粹政權有淵源。由於奧地利長久由左右兩大黨輪替執政,自由黨也就不被注意。1986年海德(Jörge Haider)將這個黨逐步變質為一個標舉種族中心主義的排外政黨,並在1999年突然大舉得到26.9%的選票,並與同屬右翼的奧地利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 

由於奧地利自由黨的許多論述,特別是有關於移民與難民者,一如昔日的納粹黨針對猶太人的言論,歐盟遂決議對奧地利政府提出警告,其他14個會員國並一致決定降低與維也納的關係到事務官層次,以防制奧地利政府對移民與難民實施不當的政策。 

2002年,奧地利聯合內閣的兩個政黨起衝突,導致國會提前改選。改選的結果,奧地利自由黨僅獲得10%的選票,為該黨自1990年以來得票最低的一次。此後該黨在許多選舉中得票均甚低,直到2010年再度成為第二大黨。2017年,該黨再度與奧地利人民黨聯合執政。

奧地利媒體《標準報》(Der Standard)分析,自由黨這次慘敗,主因是醜聞糾纏,選戰策略又失敗所致。

奧地利此次之所以提早改選,肇因於自由黨前黨魁史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的醜聞被踢爆。他在西班牙伊維薩島(Ibiza)的別墅會見一名自稱為投資客、親戚為達官顯要的俄羅斯籍女子,承諾以政府公共合約換取她的選戰奧援。本案被揭露後,不僅史特拉赫被迫下台,與他合組聯合內閣的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也遭到國會的不信任投票。

結果因此必須改選後,奧地利自由黨還在打選戰時把他們要繼續加入聯合執政當成核心議題。他們試圖延續在歐洲議會改選時的策略,主打防範綠黨的口號以免支持者轉換陣營改投同樣是右派但較溫和的人民黨。

但這個策略並未奏效。29日投票結束,就有許多自由黨國會議員宣佈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