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觀光局長潘恆旭今天(27日)在臉書PO出「龍巖冽泉出水」照片,還特別標出「與柴山石頭公的冷泉不同」的字樣,似乎是想為6月份議會被詢時遭斥「胡說八道」一事「討拍」。

民進黨籍議員李喬如6月3日質詢潘恆旭,問他知不知道柴山「龍巖冷泉」怎麼來的,潘恆旭當時回答「是地底的冷泉」,立刻被李喬如砲轟胡說八道,甚至要潘恆旭閉嘴,李喬如糾正:雨水大的時候流入地底咕咾石,水飽和到一定程度就會冒出。

清代鳳山八景之一的柴山「龍巖冽泉」,據地方誌記載,柴山地形是經過數百萬年地殼擠壓運動,海底隆起的珊瑚礁所構成,在礁石的岩縫中經常可見有地下泉水湧出,形成不少噴泉。從北柴山龍皇寺上山的步道入口處左側有一大水塘,池塘旁邊設有八角亭一座。池塘中的水位隨季節不同,榮枯各異,其水量的來源就是來自上方的一口龍目井,名曰『龍巖洌泉』。不知是原本的環境受到破壞,還是人為的過度開發,導致涵養水源的功能下降,如今的龍巖洌泉,已經是從終年不竭到雨季才有水,再變成下大雨後才有水了。所以潘恆旭的PO文前還特別點出「白鹿後」3個字。

根據山友和當地文史工作者的說法,目前龍巖冽泉必須在梅雨或大雨過後才會有豐沛水的水量,該地的「湧泉」沒有碳酸鈣或硫化氫等化學物質,不是溫泉水所以不應該稱為冷泉。

而真正可能是「泉水」的是另一處位於鼓山區青泉街旁石頭公廟的山溝,也就是潘恆旭念茲在茲的「冷泉加熱變溫泉」的所在地。所以刻意標註「與柴山石頭公的冷泉不同」的字樣。不過,龍巖冽泉目前的確是得靠雨水才能湧現,與潘恆旭之前答詢所稱「地底的冷泉」則有相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