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人權陣線9日發起反送中大遊行,全球有12個國家29個城市都有聲援香港反送中的行動,遊行人數將是近年罕見之多。香港自從回歸中國以來,「一國兩制」的協定就一直被挑戰,特區政府完全不受監督。立法會議席被解職,香港民主人士參選遭封殺,佔中九子被判刑,在中共強權之下,香港自治不知還可以做什麼?犯罪的香港人都可能因此被引渡到中國受審。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有切身之痛,並指出此條例將讓特區政府為中國執行管制,不只是香港人,呼籲台灣人應關注《逃犯條例》。

進一步來看,中大內地生組成的「中文大學內地本科生聯合會」透過微信向陸生通知,指中聯辦提醒在港陸生「盡量避免」參與遊行。為什麼這次《逃犯條例》引起國際關注?《逃犯條例》的修正,就是取消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制度與中國內地之間的防火牆。這次修法比23條更危險,因為絕大部香港人根本不會觸犯23條,23條也是由仍有一定獨立性的香港法庭審理;反而《逃犯條例》修訂後入罪範圍更廣、同時直送中國法庭審理。

對國際社會而言,《逃犯條例》修訂一旦通過,香港法律將全面接駁中國法制。香港自1841年來,憑藉獨立司法管轄區建立的避風港角色將煙消雲散,國際資金、企業和人才將撤出香港。香港經濟的現實是,對比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珠三角的製造成本愈來愈高,香港單靠「北進」做腹地已經不足夠,也不會提出「新南向政策」。香港特區政府的經濟方針,除提及「大灣區」建設的特效藥,港珠澳的中港融合外,面對中美的政經角力,香港經濟已完全依賴中國經濟體。過去中國逃港的貪官和有錢人,香港商界人人自危,香港沒有辦法成為「國際的香港」,沒有《逃犯條例》,富商肖建華更在香港被帶到中國。

2003年50萬人上街,證明只靠香港民意不能改變政局,卻能帶動國際社會和親中代理人出現變化,這次遊行最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商界」的態度變化。2月中旬,特區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並展開只有20日的公眾諮詢。當時民間反應未算火熱,但香港商界很有顧忌,商界從不同渠道揚言撤資,走人賣商舖,移民潮再起之聲不絕。《逃犯條例》醞釀至4月28日,民間反應升溫,民間人權陣線發起遊行反修例,當時有13萬人上街。5月17日,中聯辦召見政商界人士,統一戰線,堅持不會撤回修《逃犯條例》,而後政商界要員紛紛「歸隊」,公開表態支持特區政府修《逃犯條例》,香港房價創下史上天價。同時,歐美多國外交使節卻發聲明表達擔憂。

隨著中國成長放緩,債務壓力升高,又面臨美中貿易戰。香港目前被全球貿易體系視為獨立個體,但在香港自主性遭北京步步進逼,「一國」完全凌駕於「兩制」的情況下,是否會影響西方國家對香港的態度,對香港和中國一視同仁,打擊香港獨立的經濟地位,中共如何處理這些外逃的資金?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香港富豪多有錢?電影《瘋狂亞洲富豪》演的一點不誇張,香港親中富豪家族、商界富豪、明星已人人自危。受《逃犯條例》影響的是每一個人,無論是異議人士抑或政商界,都擔憂輕易被特區政府「羅織」罪名引渡到中國,引發跨行業、跨立場的族群集體恐慌,走上街頭抗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反觀台灣,許多政治人物、富豪大款爭相擔任親中代理人,殊不知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嗎?視野偏差,兩岸政策自然越來越變形走樣。

回歸後的一國兩制逐漸走進死胡同,林鄭月娥時期政治局面比梁振英治理期間表面相對平靜,但中港矛盾持續緊張,香港人展現意志但猶如困獸之鬥,因為一國兩制早已不存在了,習近平卻依舊端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特餐。引渡修法或許不是北京下達的「硬指標」,完成《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才是特首林鄭月娥在任期結束前的唯一政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