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天各大社群網站上都可以看到不打小孩的文章轉發。大部分的文章會介紹一些行為治療技巧(像是:獎賞分明的代幣制度、 要比孩子還堅持),並且提醒家長們,打小孩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反而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但當孩子調皮搗蛋,刻意唱反調或著做出危險的行為,讓父母氣得牙癢癢時,小天使要你好好跟孩子講道理,小惡魔告訴你孩子不打不成器時,不禁令人大嘆「父母難為啊!」其實在那個當下,講道理和體罰都不是最佳的選擇,那該怎麼做呢?

首先,在確保孩子狀態是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反映他們當下的情緒與感受,讓孩子覺得被同理(像是:你覺得無聊,想要回家;妳覺得有點挫折,需要幫忙;你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等),這個步驟最重要也最容易在親子互動中被忽略,需要多練習,才能在與孩子過招時信手捻來。同時思考孩子的搗亂、哭鬧背後的動機是為了「獲得」還是「逃避」,根據不同的動機溫柔且堅定地設立原則、給予選擇或者冷處理,切記不要給孩子自己做不到的選項。

您可能會覺得「天啊!怎麼可能!」當下擔心路人的眼光,加上自己的情緒已經緊繃到頂點了!!怎麼還能同理孩子當下的情緒和感受?所以日常生活中的正向親子互動十分重要!平時透過觀察和思考孩子的作為,試著猜猜看孩子現在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當他們還是嬰兒時,我們不也這麼走來的嗎?高 EQ 的養成無法一蹴而成,我常跟家長說「這段路不輕鬆,但陪著他們經歷一段完整的情緒歷程,是重要的!」

當然,每個孩子的個性和氣質各有不同,適用哥哥姊姊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處理弟弟妹妹。雙薪家庭或假日家長也只是想在下班後休息一下,偶爾還得頂住家中長輩的「不要讓孩子哭成這樣啦!」和「來來來!沒關係,阿公/阿嬤抱」的金箍咒攻擊!但你們認真思考孩子的心意,孩子們是感受得到的!最後,別忘了給認真思考孩子的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吧!

文:許芳綺 台北慈濟醫院 復健科早療中心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許芳綺臨床心理師   圖:許芳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