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多前,廖哲宏接下安聯台灣科技基金,初嘗背負著受益人的期待,為他們賺錢的滋味。
他,投信資歷不算深,操盤功力卻擊敗一票人,在過去五十個月裡,他繳出一二六%的基金績效,同期大盤只有十三%。去年已抱走金鑽獎科技類股基金獎的他,今年二度獲獎。這樣被外界看來有些「天才」味道的操盤手,放眼投信已是異數。
廖哲宏入行第一份工作,是外資券商研究員,沒有科技背景的他,從最基本的半導體知識學起。「券商那六年最大收穫,是對產業週期及基本面研究有很好的磨練,也為日後操作打下一定基礎。例如,預估的股票評價與市場是否有落差,如何掌握市場預期,及所謂合理的本益比。」
以扎實研究為依歸
「看懂基本面」與「看基本面」差很大
搞懂基本面的不二法門,在扎實的研究功夫。廖哲宏以近期市場熱門話題、無線耳機概念股為例,「去年第四季科技產業訂單下修,庫存調整,無線耳機廠股價崩跌,市場上人心惶惶。投資人因為擔心蘋果iPhone銷售表現,陸續出脫相關個股。但根據研究,iPhone占無線耳機廠獲利不到一成,比率有限,推測就算受到iPhone下修衝擊,實際影響也應比市場預期來得更低。」
另一方面,根據供應鏈調查結果,他發現無線耳機需求正快速崛起;「在市場擔憂iPhone需求疲弱、紛紛賣股之際,因為有深入的研究當靠山,才能趁著個股走低之際,建立大量部位。後來市場反映這個題材,股價也獲得認同,說明了只要把握基本面研究,就能大口吃肉。」而產業及個股研究功夫到位,則有助於「把股價看對」。
深層思考市場訊號
穩健持股、要賺有把握的錢
「每天看盤最主要目的,不在找尋投資標的,而是為了釐清市場在想什麼、跟我做的基本面分析有無落差。」他拿起手機,指著一檔呈現大V形走勢的個股線圖說:「當市場恐慌時,投資人會不計代價地砍出股票,完全不符合經濟學法則,產品愈跌價、應該愈多人搶買的情況,一點也不適用在股市。」
以這檔呈現V形走勢的IC設計股為例,去年股價最高從九八八元,四個月內一路跌到三四五元,跌幅超過六成,市場恐慌情緒大暴走,但廖哲宏卻開始貪婪,一路建立持股部位。直到十月下旬,股價見底後反彈回升,至今漲幅已超過一倍,雖不是「買在最低、賣在最高」,但對基金績效來說,也吞下了一顆大補丸。
「理性面對價值與價格,將心中的價值認定,與市場給的價格差異進行比較,是過去長期下來的養成訓練。」他強調,股票重挫時,首先要釐清個股下跌原因,究竟是發生結構性變化,還是短期訂單不如預期,「若非發生長期結構性變化,而是短期訂單看不清楚,我就會趁別人出脫時,開始進場。」
最明顯的例子,是觸控螢幕廠TPK-KY宸鴻,因產業發生結構性變化,股價高點也一去不復返。另外像大立光,「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不是好標的,則要視情況而定。過去幾年,手機多鏡頭趨勢並未改變,而產業競爭力有無變化,則得靠深入且扎實的研究,才能有所本。」
舉例來說,資本市場世代更迭,隨著參與者樣貌改變,也會影響個股評價。像歷經「網路泡沫」的老一輩基金經理人,可能在缺貨題材正夯時,也不會投資國巨;但新一代的操盤手,就相對沒有歷史包袱。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詳細內容請參閱第1162期《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