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儂我儂」這首國語老歌,最近因為被引為政治用語,突然間又熱門了起來。這首改編自元代「我儂詞」的情歌,用捏塑泥偶來比喻兩人深情,一句「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不知感動了多少天下有情人。大家都說,這首詞用情至深,感人肺腑,但邵某卻以為,原創「我儂詞」根本是封溫柔的恐嚇信,是作者寫給老公的一道防小三符咒。

怎麼說呢?讓我們先試著還原創作者寫作時的歷史情境。

原著管道昇是宋末元初的知名才女,能寫詞,又會畫畫,至今北京故宮還典藏著她的畫作,是中國數千年封建歷史中,數得出來,叫得出名字的女文人。在管道昇四十多歲的時候,她的老公趙孟頫突然跟她說,能不能娶個小妾回家,幫忙分擔一點家務?

在那個年代,都五十歲了,還只有一個老婆,趙孟頫想必也是個疼某又懼內的大丈夫。更何況,趙孟頫畢竟還是個社會名流,既是宋朝宗室(趙匡胤第十一世孫),又是元代高官(官至翰林學士承旨),還號稱元初四大家,才情自是了得,若不是妻管嚴,怎麼可能沒個三妻四妾呢?身處上流社會,趙孟頫的同儕朋友們想必個個妻妾成群,在各種聚會的場合,趙承旨的心理壓力不小,誘惑也不小啊!於是鼓足了勇氣,終於向老婆提出了納妾的要求。

想想此刻的管道昇,一個女人年過四十了,老公突然跟妳說,想找個年輕辣妹回家做妾。怪怪,這還了得?真讓你這個老不修如願了,以後只怕逢年過節你才會進我的房,平常肯定被那個小妖精給榨乾了。於是,管道昇不吵不鬧,默默寫了一首「我儂詞」給趙孟頫。到底「我儂詞」寫了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

情多處,熱似火;

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

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前面的部分與歌詞相去不遠,用捏塑泥偶來隱喻兩人深情如火,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但邵某認為,這部分只是一個鋪陳,是管道昇向趙孟頫動之以情,也是在賣人情,用直白一點的意思講,就是:你看,我們年輕時感情這麼好,情多處,熱如火,夜夜春宵。而我,也為你生了這麼多孩子,他們身上有你的骨,有我的血,就像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在長長的感情鋪陳之後,整首詞最關鍵的卻是最後的結語:「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可是國語歌「你儂我儂」的歌詞,卻完全省略了這一句,為什麼呢?

這句話翻成白話,意思是:「我和你活著要蓋同一床被子,死了要睡同一口棺材!」

這樣的一句話,到底是深情款款呢?還是語帶恐嚇?這就要看說話當時的情境了。如果是在兩人濃情蜜意,如膠似漆的時候,那麼這句話當然是情深義重,生死相隨的甜言蜜語。但是別忘了,管道昇寫這首詞,可是在她老公提出納妾要求的時候啊!所以,如果你是她老公,你在這種情境下,會怎麼解讀「死了也要睡同一口棺材」這句話呢?

邵某試著提供三種直白翻譯的版本:

版本一:你要納妾是不是?可以啊!但我先跟你講清楚,我死了也要跟你睡同一口棺材喔!你是嫌兩個人睡同一口棺材還不夠擠,還要找第三個人進來是不是?你不怕擠就去啊!

版本二,恐怖指數稍高:你要娶細姨是不是?好啊,但我要告訴你,我死了也跟你睡同一口棺材!到時候咱倆人可哪都去不了,我每天24小時躺在你身邊,盯著你看。你若還有種娶細姨,就去吧!

版本三,恐怖指數最高:你要把外面的女人帶回家是不是?很好啊!只是先讓你知道,我們兩個死後會放在同一口棺材裡呦。雖然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是吧?

歷史學家都說,趙孟頫讀了「我儂詞」之後,深受感動,打消了納妾的念頭。但如果你是趙孟頫,讀到最後一句,你還有膽肖想細姨嗎?所以,從一個五十歲男人的角度,邵某說,「我儂詞」是一種溫柔的恐嚇,是不是有幾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