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打擊網路假訊息,行政院將修正《數位通訊傳播法》,未來有人在社群網站上散播不實訊息而遭民眾檢舉,可要求平台業者進行查核,若查證屬實就必須下架,否則將處以罰鍰。對此,PTT創辦人,同時也是台灣AI研究室創始人杜奕瑾表示,判斷真假的成本過高,單一權責單位或平台判斷訊息為假幾乎是不可能的,應該從打擊偽薦證廣告行為下手,假訊息有產業鏈,透過打擊在背後操控的惡質口碑行銷公司,並從中建立起檢舉獎勵制度,破壞假訊息產業鏈。

▼杜奕瑾臉書全文如下:

假訊息與言論自由

最近很多人一直問我,就一併回答,印度假新聞打死有愛心的Google工程師,台灣逼死駐外人員、操作公投,現在法國已經快革命了。假新聞透過新媒體動員能力是民主社會言論自由新挑戰。需有所行動但該怎麼做?

誰來判斷真假? 平台或內容下手方向有問題

1536年哥白尼發表了天體運行論,天體運行論一直被視為假造的論點,在1616年更因為危急了羅馬教廷的統治,被列為禁書,1687年伽利略的因為哥白尼啟蒙,也使伽利略被認為是異端而遭受宗教審判。最後真正證實是幾百年後的牛頓,已到了工業革命時期。同時在近年,林奕含2014年曾以綽號「小杯」發文,除了揭露自己和補教名師接觸後,企圖輕生的慘痛經歷之外,也同時透露受害者不只她自己一人,呼籲有過類似遭遇的女生可以站出來,希望可以一起打倒狼師。而在當時因為匿名發表內容太勁爆而被網友視為是假消息。每天有許多人透過電話通訊傳遞假造的消息,同時也有難以相信的真實消息,電信公司也無法判斷其真假。

而判斷真假的成本過高,單一權責單位或平台判斷訊息為假幾乎是不可能,如果強制要求平台不能有假消息角度來說,為求不違法簡化言論平台做關鍵字過濾反而會限縮言論平台,變相成為成為極權統治的工具。

從行為與傳播產業分析

假新聞之所以為氾濫,在於議題口碑操作公司在社群網路的興起, 回到台灣2017年4月爆發林奕含遭性侵事件後,補習班團隊曾以「合意性交」、「案件疑點過多」等觀點為主打,多次徵詢數間行銷公司合作,要求平衡網路風向。不僅如此,包含2014年頂新集團黑心油事件發酵後,也曾短暫請行銷公司幫忙帶動中立輿論。) 我自己觀察網路輿論,包含帶領輿論攻擊林奕含父母可以看出行銷公司不擇手段泯滅人性的行為。而從事這只是因為有錢。

應該從打擊偽薦證廣告行為行為下手,有機制鼓勵檢舉偽鄉民,揭發假造輿論的金流與組織化行為。面對假訊息傳播要有以傳播經濟著手:

1. 設獎勵制度:

假訊息有產業鏈,包含媒體採購口碑行銷公司,到執行的偽鄉民五毛在內很多人都只求溫飽所以願意去昧著出賣良心路上搖旗子。只要設有舉發獎金這產業鏈相關人員也會因為獎勵內部吹哨跳出來舉報。

2. 打擊造假經濟利益:

現在假新聞的接案公司很多是台灣口碑行銷公司,主要是造假容易又沒有開罰,如果懲罰50倍假新聞的經濟效益,(ex, 10萬的案子罰500萬),就會有作用。而NCC以及社會維護法應該有相關法規可以使用。針對接案的行銷媒體公司,做虛假的見證的假鄉民,沒有揭露酬傭關係就應該開罰。

3. 平衡造假媒體效益:

透過公關公司操作,公關公司被罰倒了,原本購買媒體輿論操作的還是達到宣傳的目的,要抵銷這點,就是如果已經確定是假造的消息,就應該要求購買媒體相同數量與效果的平衡報導。

4. 從用戶行為結合科技解決

有時候真實很難去看出,但從使用者行為分析很容易發現端倪,傳遞假消息的用戶帳號,常有些特徵,比如頻繁透過vpn跳板,集中在推文前幾個帶風向,有明確的上班時間。應該有效的運用現在的科技把這些偽使用者找出來作為主動打擊傳銷帳號的訊號。

交由一個平台或組織判斷內容是否為假恐怕是過時造成言論緊縮的方式。要打擊的是透過手段造成假訊息聲量的不對稱成為假輿論,進而藉由保障聲音平權,配合批踢踢的聲音平權人人可以驗證訊息,反而是在假消息橫行台灣可以貢獻世界特有的經驗。

延伸閱讀:

政院要求社群查核假消息 爆料公社:如果我們有假消息 早被罵翻了

楊宏基觀點》扼阻「假訊息」別搞成「白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