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核電廠,位於新北市石門區的台電核一廠1號機運轉執照於今(5)日到期,正式走入歷史。台電表示,除役計畫去年通過原能會審查,待環保署環評審查通過,取得原能會除役許可後正式展開為期25年的除役作業。
核一廠曾在2014年12月執行核燃料挪移填換作業時,發現其中1束燃料組件有把手鬆脫情形,歲修時間延長,創下全台灣核電廠最長歲修時間,也是全世界首次出現沸水式反應爐燃料束把手鬆脫的意外。在馬英九任內期間,行政院宣布核一廠確定不延役;等到核一廠兩機組宣布除役後,也將會採用天然氣發電的大潭發電廠彌補核一廠的供電量。
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核二廠曾發生秘雕魚事件,因為水溫升高,而導致妨礙魚類骨骼與肌肉的發育。但是這種畸形是可逆、可恢復的反應;在核二廠改善排水系統後,就沒有出現過秘雕魚。此外,核二廠兩機組的大修期間,都曾發現過有螺栓斷裂的現象,但經檢查後沒有安全疑慮。而前總統馬英九也宣布核二廠確定不延役。
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的核三廠曾因為發電機組的油封系統故障,導致氫氣外洩因而機房起火燃燒發電機毀損;另外,1號機組也曾發生放射線污水外流到廠外海域,以及喪失電力超過2小時等意外。在2012年,進行高壓氣機閥門測試時,出現異常震動,反應爐跳脫,緊急停機。
至於最有爭議的龍門核四廠,在2000年因為民進黨執政,前總統陳水扁以「核四再評估」停止興建;隔年,在行政院與立法院多次協商後,行政院張俊雄院長與立法院王金平院長簽署協議書,達成核四復工協議,立法院同時收回總統罷免案。但在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反核聲浪高漲,同時核四廠也被爆出是美國設計,日本製造,台灣安裝的拼裝車,引起反核人士抗議,包括現任文化部長鄭麗君、柯一正、戴立忍及林義雄等人。而日後行政院也宣布核四封存;直到今年初,台電宣布在2020年底前可將核四拆除。
延伸閱讀:
核三廠及核四廠事件及爭議。 圖:新頭殼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