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夢市集」去年搬新家後,確立了全新的事業核心價格,聚焦娛樂科技領域,為台灣新創提供更深入的加速器服務,持續與台灣新創團隊一起創夢,一同打造台灣規模最大的娛樂新創生態系。 2017年成立的「創夢實驗室」每半年招募一次,每次邀請十二家新創公司加入,成立至今,已連結超過 200 家新創公司,其產品與服務橫跨遊戲、社交、影音、大數據、圖像渲染技術、翻轉教育以及商業服務等領域。 這個台灣規模最大的娛樂新創生態系的大水池裡,究竟都滋養出了什麼新種子?開出了的什麼芬芳花朵?就讓《新頭殼》為您一一解夢吧!

降低觀賞門檻,讓短喜劇與多人配音改變布袋戲生態圈

北少流映畫推出的第一部作品《江湖救援團》就是取之於網路、用之於網路的創作。風格充滿鄉民梗與諧音惡趣味,讓《江湖救援團》首兩集在 YouTube 與中國 bilibili 等平台播出後大受好評。不只劇情搞笑,整體的戲劇節奏也不同於以往動輒上百集,而是以單元劇的篇幅推出,讓觀劇的心態更輕鬆。

林子揚解釋,傳統布袋戲的編劇喜歡「局中局、計中計」,但這對中途加入的觀眾很沉重,接觸的門檻高,集數又長,容易嚇壞非布袋戲迷。「所以我一開始就設定兩集一定能結束一個故事,用這樣的方式讓非戲迷突然看到影片,都能馬上進入劇情。」

此外,《江湖救援團》的配音方式也是一亮點。除了中文配音,讓一個角色就讓一位專業配音員詮釋,也吸引不少觀眾目光。林子揚說,中文配音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從劇本的角度去思考。「網路的語言還是以中文為主,為了不讓梗的味道消失,所以用中文的方式呈現。」至於選擇一個角色配置一位配音員,林子揚說布袋戲作品可以帶動相關產業圈更緊密的合作,活絡配音界生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曾為 《LoveLive!》「高坂穗乃果」配音過的薛晴(左前)是《江湖救援團》的專業配音之一,採訪當天她正為角色「池飛羽」揣摩天真可愛(但少根筋)的聲音形象|圖片來源:創夢實驗室

「用這麼多配音員的願景,是希望讓布袋戲相關產業可以一起成長。我們特別找『聲音導演』來張羅整個配音製作。我和聲音導演從選角到進錄音室,都很頻繁討論作品該怎麼呈現。因為木偶沒有表情,所以布袋戲配音很困難,如何在聲音上『做出表情』是需要聲音導演跟配音員一起嘗試。這讓布袋戲的創作有很多火花。」

▲在錄音室裡,林子揚(左)正在與聲音導演郭霖(右)討論《江湖救援團》裡的配音詮釋。鄭霖對著麥克風另一頭的配音員說:「不夠不夠!這句台詞講起來要再更白癡!!」說完他和林子揚突然大笑了起來|圖片來源:創夢實驗室

「布袋戲想被記得,就要創新!這才是要傳承的精神」

去年十二月北少流映畫發起群募計畫,短短時間內募資將近 130 萬元的拍攝資金,預計五月底將推出第三、四集。首集就有許多迴響,也讓中國的影視平台注意到他們的創作,近期甚至與他們洽談創作改編,以 60 分鐘的「網路大電影」形式,拓展《江湖救援團》的銷售版圖。

然而隨著名氣增加,許多資深布袋戲迷對北少流映畫的作品也有反面解讀,認為鄉民諧音梗、中文配音等創作選擇有違戲劇傳統。面對較為負面的觀眾回饋,林子揚說剛開始的確在意,但他接著解釋,理解布袋戲若是沒有新的嘗試取得新觀眾,這樣的「傳統」才會消失。

「我覺得大家把傳統的定義都想錯了。最早的布袋戲是跟南北管一起演出,但從黃俊雄開始,他用錄音取代現場南北管,一開始也是被罵啊,但錄音配樂讓布袋戲的演出張力更大,大家更被劇情吸引,就有更多人成為戲迷,這就是改變的創新。布袋戲的『傳統』可以用藝術的角度欣賞,但如果這個記憶要在這個時代活下去,就要敢創新。」

▲新潮的創作題材不只是吸引不少新加入戲迷,林子揚也用這般創新的企圖心,說服幕後團隊加入改變布袋戲影視的行列|圖片來源:北少流映畫

將這些江湖人物的愛恨故事與日常笑話搬進網路世界,打造新一代 IP ,是林子揚最興奮的事,童年在大銀幕上看《聖石傳說》被感動得五體投地的他,從沒想過少年對布袋戲的熱愛與創作憧憬,十多年後會以創業來實踐。林子揚笑著說:「得到新觀眾的關注、留住他們,是我做布袋戲創作最大的目標。我們要保留的是『布袋戲』而不是頑固的傳統,有創新才能前進,這才是我想要傳達的布袋戲精神。」

延伸閱讀:

創夢實驗室》北少流映畫:突破傳統的布袋戲創作現正熱映中(上)

創夢實驗室》炬火數位科技:從衝撞 Google 尺度到擴展 VR 社交想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