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平權大平台選在5月17日「國際反恐同恐跨恐雙日(IDAHOT)」舉行記者會,並公布「一萬次刺傷我的話」,凸顯台灣社會對LGBTQI族群的不理解、偏見與歧視。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表示,盼大家看到這些痛苦,給同志族群多一點愛與包容。

「國際反恐同恐跨恐雙日」是為了紀念世界衛生組織於1990年5月17日將同性戀從心理疾病中除名,婚姻平權大平台特別選在今天舉行記者會,將募集到的204則同志族群的生命故事告訴社會大眾,辨識痛苦背後的原因,盼未來能將歧視降到最低。

「同志很亂,一但通過同婚勢必大家都在亂搞」、「如果你是同志,我寧可拼命再生一個,把你當陌生人轟出去,也不用回來了,因為你不正常!」呂欣潔指出,204則故事中有48%是被父母的恐同話語傷害,同學佔15%、朋友佔7%、父母外的家人佔9%、教會佔3%、老師佔3%、戀愛對象佔3%、其他佔12%。

曾受言語傷害的男同志美克表示,國小五年級就知道自己是男同志,國三時因為喜歡上身邊好友而長期遭受言語霸凌,甚至憂鬱到「走在路上被車撞死」,直到18歲時向最好的朋友出櫃後才慢慢走出來。

諮商心理師高志龍分析,這些故事都是近年婚姻平權運動與反同言論開始在社會上曝光後,父母長輩的反應;許多人因為外顯的性別氣質直接遭受言語攻擊或排擠,好比陰柔氣質以及中性打扮被嘲笑等,其中也凸顯跨性別者的艱難處境。

高志龍指出,社會對同志的歧視型態分為直接攻擊與暴力、言語攻擊嘲笑、關係疏離或隔離以及生活中的訕笑、不經意言論,各種隱晦或明顯的歧視言論都會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他呼籲同志族群尋求親友的支持與訴苦對象,才有持續與社會對話的力氣。

長期關注性平教育的鷺江國小教師翁麗淑則說,對自己的歧視有病識感,察覺到自己在歧視,就是終止傷害的第一步,否則說再多尊重、平等、包容都是包裝歧視的糖衣。翁麗淑也呼籲所有同志的父母們,與孩子迎戰這個不夠友善的社會、消弭社會歧視,「讓所有人有機會成為他自己。」

婚姻平權大平台特別選在今天舉行記者會,將募集到的204則同志族群的生命故事告訴社會大眾,辨識痛苦背後的原因,盼未來能將歧視降到最低。   圖:黃韋銓/攝

婚姻平權大平台特別選在今天舉行記者會,將募集到的204則同志族群的生命故事告訴社會大眾,辨識痛苦背後的原因,盼未來能將歧視降到最低。   圖:黃韋銓/攝

婚姻平權大平台特別選在今天舉行記者會,將募集到的204則同志族群的生命故事告訴社會大眾,辨識痛苦背後的原因,盼未來能將歧視降到最低。   圖:黃韋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