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前瞻建設計畫,有的尚在規劃中;有的已開動執行,有的執行期程更長、逾越113年。所以,這份前瞻建設計畫--軌道建設,只是已未執行計畫的綜合大成,但它仍是未經整體、專業規劃下的雜項拼湊而成,也就是它的「前瞻性」是不足的。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並不反對前瞻計畫--軌道建設,但仍有其疑慮,認為沒有歷經整體規劃的過程,及跳過可行性規劃更完整地考量環境可行性、工程技術可行性、民眾接受性、財務可行性等;以及關切土地取得的議題也是被忽略的。這些因素都是決定某些路線計畫成敗的關鍵。
當前熱搜:因應美國關稅衝擊 政院擬新增投資台灣貸款額度達7,200億
此外,捷運路線的營運量,與其是否行成路網有關,接駁系統是否方便;軌道建設需面臨其他交通工具的競爭,也就是說,是否可吸引機車、汽車乘騎的旅次。是否可透過此機會,提出更具前瞻性、永續性的「交通運輸政策」,包括檢討抑低小汽車、機車以及路人的習性,也改變汽車為主導的交通土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