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女性約在1785年去到美國,在隨後的165年間,這群先驅者在美國這個泱泱大國,寫下動人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如果沒有被傳頌,終將被埋沒在美國史冊堆下。經由策展人邱彰律師及一群執行團隊的努力,一個運用多媒體裝置藝術的美國華人女性特展,將從19日起至8月1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

Polly Bennis這顆油麻菜仔出生於中國廣東貧窮農家,她被父親以兩袋種子的代價賣掉。1872年她被輾轉賣到美國愛達荷。後來她取得自由,嫁給Charles Bennis,成為當時荒涼崎嶇的愛達荷中部最早的墾荒者之一,在美國中部成為華人傳奇。

第二次世界戰後(1939-1945),美軍與當地婦女所生的後代不見容於當地社會,美國國會因此催生「戰爭新娘法」,讓這些出生於亜洲的混血兒,得以踏上父親的國土。

繼越戰之後,美國再於1982年通過「美國公法97-359」,正式定義Amerasian(美亞混血)的名詞,讓父親是美軍、母親是亞洲人的後代得以移民美國。這群孩子踏上美國領土後,卻只有3%的父親肯出面相認。1991到1992之間的統計,在到美國後,有14%的亞美混血兒企圖自殺,76%想回亞洲故鄉。

至於台灣, 超過20萬人次的越戰美軍曾經來台休假,在20年間製造了成千上萬的亞美混血兒。田路路、賴佩霞及王湯尼等資深藝人,都是這背景下的亞美混血兒。這次的展出,就包括了由他們所敘述,那幾位影響他們一生的華人女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