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2014.04.23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俄羅斯最大社群網站VK的創辦人杜羅夫(Pavel Durov)前(21)日晚間在自己的VK頁面上表示,他看報紙才知道,原來自己被公司解聘了。
杜羅夫在自己的頁面上說,公司不敢按程序進行解聘,他竟然是透過媒體才知道自己去職的事。報載,該公司的董事會是突然接到1個動議,要審查杜羅夫辭去執行長的申請案,然後他就自動被解職了。
杜羅夫表示,如今該公司已經完全落入謝欽(Igor Sechin,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俄國前副總理、普亭盟友)以及烏什馬洛夫(Alisher Usmanov,俄羅斯首富、普亭盟友)的手中。儘管這類的事在俄羅斯是難以避免的,但杜羅夫很高興自己的團隊還是撐了7年半,做了不少事,而且其中很多事是已經無法逆轉的。
《莫斯科時報》(The Moscow Times)昨(22)日的1則報導指出,杜羅夫數個月來抗拒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要求,不願交出使用VK的反對派人士個資。
杜羅夫曾於4月1日在自己的VK頁面上貼出1則辭去該公司執行長的公告,並在2天後證實那是1場愚人節的惡作劇。
然而他自己一手打造的VK公司,卻在前(21)日稍早發出聲明,說是已經受理杜羅夫的辭呈。
《莫斯科時報》的這則報導指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連月來向杜羅夫施壓,要求他交出與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Euromaidan)有關的社團人員詳細個資。
杜羅夫在上週表示,將這些烏克蘭人的個資交給俄羅斯當局,不僅觸犯法律,也背叛烏克蘭數百萬信任自己的用戶。他主張,傳播資訊是後工業化時代不可被剝奪的人權。
杜羅夫也曾在上個月拒絕當局的要求,不肯配合關閉與反貪腐運動人士納瓦尼(Alexei Navalny)有關的社團。
「VK」,是俄語「VKontakte」的縮寫,意思是「接觸」(「In Contact」或「In Touch」)。目前VK擁有超過2億1千萬註冊用戶,每天使用者則達4千7百萬人。杜羅夫曾在去(2013)年8月1日邀請那時剛獲得俄羅斯政治庇護的美國情報局前雇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來VK工作。
杜羅夫的VK頁面上,4月21日的那則訊息說明了自己被革職的緣由。這個頁面上也可以看到,他的生日是1984年10月10日,今年即將滿30歲。還出現「道德經」3個中文字。杜羅夫在他最喜歡的引言中談到,「最大的挑戰是,在一個試圖讓你和其他人一樣的世界中,依然能夠真正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