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洪聖斐、、鄭凱榕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洪聖斐、、鄭凱榕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專家:中國的南海棋局可能導致失算

    新聞 專家:中國的南海棋局可能導致失算

    2014.05.15 | 12:04

    新頭殼newtalk2014.05.15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中國近年來四處與鄰國齟齬,跟海上鄰邦尤其不睦。昨日殃及台商的越南反中國示威,正是中國對外咄咄逼人所激出來的後果之一。許多西方評論家認為中國的種種做法是過分魯莽;然而,專門為企業分析投資標的國叛亂與恐怖攻擊風險評估的穆爾分析公司(Muir Analytics)執行長摩爾(Jeff Moore)卻指出,中國的挑釁奠基於其戰略邏輯上。 摩爾在《合眾國際社》(UPI)指出,越南把與中國相爭的西沙群島海域稱為「東海」,並視之為自己的家園,認定這是該國應有的200海浬專屬海域。中國明白自己在這個地區「海洋981號」石油鑽探平台派到這個地區會激怒越南。越南派出29艘海岸巡防艇和海軍船艦,中國艦隊還朝他們發射水炮,這究竟所謂何來? 摩爾提出4點分析。 首先,中國是和俄羅斯同調。這兩國3年來已經成為對抗美國影響力的戰略聯盟。在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在西方舞台上引起騷亂之際,中國也在東方舞台上採取類似的行徑。用不對稱的手段,在不足以觸動美國發動軍事反應的狀況下,達成俄中兩國的目標。美國歐巴馬政府沒有能力同時對付東西兩個舞台的戰爭,中俄兩國正在分散美國的注意力和資源。這正是36計裏的「混水摸魚」。 其次,在中國看來,美國正迅速從全球霸權的角色上退下來。中國認為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和葉門都是失敗的,也沒能阻止巴基斯坦變成中國的盟邦,而且歐巴馬當年在開羅大學演講所寄望的親近中東政策,也因穆斯林聖戰組織的恐怖攻擊和阿拉伯之春而歸於失敗。因此,自己對南海也不必客氣。這招是「隔岸觀火」,讓對方自我耗盡軍力,然後己方再採取行動。 第三,中國一方面看到美國逐漸衰弱,另一方面卻對美國國防部長黑格(Chuck Hagel)最近的亞洲行非常警戒。黑格此行與許多美國的盟邦討論防衛協議和國安協助,並促成了美菲在本月5日起進行的「肩並肩」(Balikatan)演習。因此,中國的挑釁舉動是試圖要趁早下手,讓美國將來難以幫助其東協盟邦。 最後,中國對日益強盛的越南也感到擔憂。隨著經濟成長,越南也正在整軍來捍衛被該國視為生命線的「東海」,也就是越中兩國相爭的西沙群島海域。中國想要看到的,是天朝時代溫順服從的藩屬國。1979年兩國開戰,各自損失3萬條人命,原本擁有全球第4大軍隊的越南卻被削弱。這在北京看來,是划算的。 摩爾指出,南海局勢將會越來越險惡。越南與中國雙方都不讓步,而且中國會採取對付日本的同樣手法來對付越南。除非北京領導班子頭腦冷靜下來,這些麻煩很可能會演變成可怕的失算。 摩爾認為,被逼到牆角的越南,反擊的力道將超過中國所能想像的。原本鬆散的東協,正被中國的行徑逼得聯合起來反對中國的終極目標。日本正要回擊,重新武裝。美國的國力也絕對不是真的那麼凋零,沒那麼受傷,乃至太平洋司令部和美國海軍真的都不會採取行動。 摩爾在結論時說,北京似乎被「中國崛起」的民族驕傲和經濟成就弄瞎了眼睛。中國犯了「上屋抽梯」的大忌。太快採取行動,反而導致自己孤立。
  • 搶救奈國被綁女生  英擬出動特勤部隊

    新聞 搶救奈國被綁女生 英擬出動特勤部隊

    2014.05.07 | 08:34

    新頭殼newtalk2014.05.07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奈及利亞反西式教育激進團體「波寇哈拉姆」(Boko Haram)綁架了該國近3百名女學生,並揚言要將她們變賣為奴隸,震驚國際社會。英國政府決定派出特勤部隊,前往奈國搭救這群女學生。 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於台灣時間今(7)日清晨的報導,奈及利亞政府今日將會向英國政府請求支援。 英國政府資深官員指出,如果奈及利亞要求,英國將會派出空降特勤隊(the Special Air Service, SAS)或特殊舟艇部隊(the Special Boat Service, SBS)。英國這次介入的方式,可能是讓自己的特種部隊充當奈及利亞特種部隊的顧問。 英國的特種部隊一般是在英國公民遭到挾持時,才會介入搜救任務。英國特殊舟艇部隊上次被派遣到奈及利亞,是在2012年為了搭救被穆斯林好戰份子綁架的營造工人馬克曼訥斯(McManus)和其義大利同僚蘭謨林那拉(Franco Lamolinara)。 英國官員還指出,英國可能派出情監偵蒐(ISTAR)軍機,幫忙找出這些孩子還有綁架她們的人。 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昨(6)日的報導則指出,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宣佈將派遣美國情報官員前往奈及利亞,協助該國政府搶救這些女孩。凱瑞昨日與奈及利亞總統喬納森(Goodluck Jonathan)通電話,決定在該國首都的美國大使館設立1個任務編組,進行搶救工作。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華盛頓奈及利亞大使館前6日舉行了示威遊行抗議。抗議者手舉標語:「奈及利亞,把我們的女孩帶回來!」「如果這事發生在你的女兒、姊妹、姪女、堂表姊妹身上,你會怎麼做?!」 根據維基百科說明,「波寇哈拉姆」(Boko Haram)是奈及利亞的薩拉菲聖戰主義組織。Boko是非洲最重要的3大語言之一豪薩語,意思是「西洋式的非伊斯蘭教育」;Haram是阿拉伯語,意思是「罪」。因此Boko Haram的意思是「西方教育是罪」。這個組織有「奈及利亞的塔利班」之稱。 根據奈及利亞媒體報導,疑為伊斯蘭激進派「波寇哈拉姆」(Boko Haram)組織的武裝部隊,於今年2月25日凌晨襲擊奈及利亞東北部的約貝州(Yobe State)的寄宿學校,學生至少29人慘遭殺害。也有報導指出,死亡人數高達40人以上。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 埃及529人集體死刑案今日最終判決

    新聞 埃及529人集體死刑案今日最終判決

    2014.04.28 | 09:12

    新頭殼newtalk2014.04.28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埃及法庭今(28)日將針對529名穆斯林兄弟會支持者集體被處以死刑的案件進行最終判決。 去年8月,埃及南部省分明亞(Minya)有1起暴力事件,導致1名警員死亡。今年3月22日,埃及地方法院開庭審理。2天後,便將涉案的529人全部判處死刑。 路透社在台灣時間今日凌晨所發出的1則報導引述人權團體的觀察,指出這起集體處以死刑的判決總共只開過1次庭,聽審1個小時。辯方律師被禁止提出任何論證;檢方也沒提出任何證據。 針對去年在明亞的暴力事件,埃及法庭也將對另外的683名被告加以宣判。其中包含穆斯林兄弟會的領導者巴迪耶(Mohamed Badie)。他的罪名包含煽動暴力。 自從埃及軍方將該國第1位民選的總統穆西(Mohamed Mursi)罷黜後,該國的群眾抗爭便更加激烈。穆斯林兄弟會的支持者和安全部隊人員,在歷次轉趨暴力的抗爭活動中,已有數百人死亡。數千名穆斯林和世俗的異議人士已被逮捕下獄。 帶頭罷黜前總統穆西的軍方領導者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出馬角逐下屆總統。在埃及最大政黨穆斯林兄弟會被宣告為非法組織後,塞西並沒有強而有力的對手,也可望在5月26日至27日的大選輕鬆獲勝。 目前塞西期待的是高投票率,以顯示自己獲得人心;穆斯林兄弟會則發表聲明,斥責這次的總統大選是場鬧劇,並表示將全面加以杯葛。 根據路透社報導,26日開羅大學支持穆斯林兄弟會以及被罷黜的總統穆西的學生中,有人向警察丟擲莫洛托夫雞尾酒(Molotov cocktail,也就是手持式汽油彈),也有人狂喊口號。埃及健康部官員告訴路透社,上週三開羅大學的不遠處,支持穆西的民眾和維安警力發生衝突,其中有1人因此死亡。這些示威者是為了抗議法院打算將超過500名穆斯林兄弟會支持者判處死刑。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 不肯為虎作倀  俄版臉書創辦人丟頭路

    新聞 不肯為虎作倀 俄版臉書創辦人丟頭路

    2014.04.23 | 08:28

    新頭殼newtalk2014.04.23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俄羅斯最大社群網站VK的創辦人杜羅夫(Pavel Durov)前(21)日晚間在自己的VK頁面上表示,他看報紙才知道,原來自己被公司解聘了。 杜羅夫在自己的頁面上說,公司不敢按程序進行解聘,他竟然是透過媒體才知道自己去職的事。報載,該公司的董事會是突然接到1個動議,要審查杜羅夫辭去執行長的申請案,然後他就自動被解職了。 杜羅夫表示,如今該公司已經完全落入謝欽(Igor Sechin,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俄國前副總理、普亭盟友)以及烏什馬洛夫(Alisher Usmanov,俄羅斯首富、普亭盟友)的手中。儘管這類的事在俄羅斯是難以避免的,但杜羅夫很高興自己的團隊還是撐了7年半,做了不少事,而且其中很多事是已經無法逆轉的。 《莫斯科時報》(The Moscow Times)昨(22)日的1則報導指出,杜羅夫數個月來抗拒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要求,不願交出使用VK的反對派人士個資。 杜羅夫曾於4月1日在自己的VK頁面上貼出1則辭去該公司執行長的公告,並在2天後證實那是1場愚人節的惡作劇。 然而他自己一手打造的VK公司,卻在前(21)日稍早發出聲明,說是已經受理杜羅夫的辭呈。 《莫斯科時報》的這則報導指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連月來向杜羅夫施壓,要求他交出與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Euromaidan)有關的社團人員詳細個資。 杜羅夫在上週表示,將這些烏克蘭人的個資交給俄羅斯當局,不僅觸犯法律,也背叛烏克蘭數百萬信任自己的用戶。他主張,傳播資訊是後工業化時代不可被剝奪的人權。 杜羅夫也曾在上個月拒絕當局的要求,不肯配合關閉與反貪腐運動人士納瓦尼(Alexei Navalny)有關的社團。 「VK」,是俄語「VKontakte」的縮寫,意思是「接觸」(「In Contact」或「In Touch」)。目前VK擁有超過2億1千萬註冊用戶,每天使用者則達4千7百萬人。杜羅夫曾在去(2013)年8月1日邀請那時剛獲得俄羅斯政治庇護的美國情報局前雇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來VK工作。 杜羅夫的VK頁面上,4月21日的那則訊息說明了自己被革職的緣由。這個頁面上也可以看到,他的生日是1984年10月10日,今年即將滿30歲。還出現「道德經」3個中文字。杜羅夫在他最喜歡的引言中談到,「最大的挑戰是,在一個試圖讓你和其他人一樣的世界中,依然能夠真正地做自己。」
  • 英專家:學運揭露台灣對中國的焦慮

    新聞 英專家:學運揭露台灣對中國的焦慮

    2014.04.16 | 11:23

    新頭殼newtalk2014.04.16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台灣的大學生步出立法院,結束佔領行動後,國際媒體仍舊持續加以關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英語新聞網《國家》(theNational.ae)於台灣時間今日清晨刊登英國記者肯尼(Jamie Kenny)的1篇分析報導,指出這場大學生的抗議運動揭露出台灣對中國的焦慮。 專長針對中國事務撰寫分析報導的肯尼指出,太陽花運動的大學生在確保國會將先通過監督條例來審查與對岸的協議後,才撤出立法院,並計劃於年底再度上街。在占領活動期間普遍支持學生的民意,接下來是否仍會持續與他們同在儘管很難說,但不難理解學生們對台灣民主的聚焦。 肯尼指出,歷來的民調一貫顯示絕大部分的台灣人希望維持現狀,力求不被中國吞噬,也不要刺激對方來侵略自己。自我認同為台灣人,而非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在兩岸關係密切後,反而達到前所未有的比例。 肯尼指出,馬英九固然可以用自己的連任來論證人民支持與中國之間發展更密切的經濟關係;然而對台灣人民而言,避險可能才是最好的戰略。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如果真的帶來繁榮,或許局勢會有所不同;然而現實是,今年畢業的大學生起薪卻比1992年畢業的學長姊還要低。 肯尼指出,在面臨政治僵局與經濟無力下,台灣只能靠民主機制來抵擋中國的吞噬
  • 斯里蘭卡24團體請求UN調查戰爭罪

    新聞 斯里蘭卡24團體請求UN調查戰爭罪

    2014.03.05 | 08:28

    新頭殼newtalk2014.03.05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斯里蘭卡24個人權團體昨(4)日簽署1份備忘錄,提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針對該國內戰期間的戰爭罪以及其他侵犯人權等問題,展開國際調查。 根據《多倫多星報》4日報導,這些團體認為,斯里蘭卡政府對於戰爭罪與侵犯人權等問題的自行調查,並不真誠。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即將在日內瓦召開會議,審查斯里蘭卡對人權侵犯問題的調查進度。該理事會先前曾提出2個決議案,要求斯里蘭卡自行展開調查。 美國已經表明,面對斯里蘭卡當局調查的進度緩慢,將會在這次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會議上,支持提出第3個決議案。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皮萊(Navi Pillay)也已建議,展開國際調查。斯里蘭卡政府對此則表示拒絕。 斯里蘭卡政府軍在2009年擊敗叛軍組織坦米爾之虎(Tamil Tiger),終結長達將近1/4世紀的內戰。交戰雙方都指控對方犯下戰爭罪以及嚴重侵害人權。 斯里蘭卡部隊被指控刻意對平民和醫院進行砲擊,並封鎖交戰地區,不讓人民取得食物和藥物。坦米爾之虎則被指控,以平民作為人肉盾牌、殘殺那些想要逃脫的人,並且拉小孩子當兵。 聯合國先前的1份報告指出,在1場長達5個多月的戰鬥中,就有4萬名坦米爾族的平民慘遭殺害。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坦米爾人主要分布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東北部。還有一些分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斐濟、模里西斯和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也有一些來此定居的坦米爾族移民。 坦米爾語是一種有超過2千年歷史的語言,屬於達羅毗荼語系,通行於印度南部、斯里蘭卡東北部。它是坦米爾納德邦和本地治里的官方語言。根據統計,在1996年,坦米爾語在全球的語言人口中排第18位,有語言人口7400萬人。
  • 土耳其為庫德鋪油管  但爭取歲入存款失敗

    新聞 土耳其為庫德鋪油管 但爭取歲入存款失敗

    2013.12.30 | 08:49

    新頭殼newtalk2013.12.30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伊拉克庫德自治地區的石油主要將經由土耳其出口到世界各地。土耳其要求庫德地區政府(Kurdistan Regional Government)將石油歲入存到該國國營的土耳其人民銀行(Turkiye Halk Bankasi)。然而,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庫德地區政府商議後決定,要將這筆歲入存到美國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的伊拉克開發基金(the Development Fund of Iraq, DFI)帳戶。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伊拉克庫德斯坦指的是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地區。但庫德斯坦(Kurdistan),意為「庫德人的土地」,是一個橫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四國山區的一個地區,一直都是庫德人聚居的地方。 土耳其最近剛與伊拉克庫德地區政府簽署協定,要為庫德地區的石油單獨鋪設1條新的油管。土耳其能源部長耶爾德茲(Taner Yıldız)本月23日表示,伊拉克北部地區石油油管測試已經成功將石油輸送到土國南部靠近地中海的城市傑伊漢(Ceyhan),並指出在測試後將開始正式輸送石油。 伊拉克中央政府直到最近都明確反對自治的庫德地區政府直接和外國公司合作進行石油買賣,也不樂見庫德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到土耳其。 伊拉克總理馬利基(Nuri al-Maliki)和庫德地區政府總理巴爾扎尼(Nechirvan Barzani)在本月25日做出決議,要將庫德地區的石油歲入存到聯合國在2003年所要求成立的基金帳戶,而不存到土耳其的銀行。 雙方同意讓伊拉克國家石油營銷組織(the State Organization for Marketing of Oil, SOMO)幫庫德地區出口石油。為了化解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庫德地區政府之間的問題,雙方還同意要設立1個委員會,在2014年底前召開會議。 庫德地區石油歲入將透過伊拉克中央政府的預算分配到中央和庫德地區。 根據庫德地區政府在官方網站上所提供的資訊,庫德地區政治上、工業上、社會上的變遷見證了1991年以後經濟與政治穩定,而在所有重大的經濟部門中基礎建設發展上的決策自由,使庫德地區政府的政治領導人深知,政治上第一要務就是吸引投資。 於2005年以前,庫德地區在阿爾貝拉(Erbil)與蘇萊曼尼亞(Sulaymaniyah)分屬兩個不同的行政機構,當時是由工業部、商務部以及旅遊部等一些部會試圖發布行政命令獎勵投資。在2004年,分別在蘇萊曼尼亞成立了獎勵投資局,以及在阿爾貝拉成立經濟發展辦公室。然而,其成效仍然不如預期。在合併地區內兩個行政機構後,2004年公布「第4號投資法」,根據此法成立了投資最高評議理事會,以及投資總署。
  • 百度輸入法擅自回傳資訊  日官方籲停用

    新聞 百度輸入法擅自回傳資訊 日官方籲停用

    2013.12.26 | 09:28

    新頭殼newtalk2013.12.26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日本媒體今(26)日稍早報導,内閣官房情報資訊安全中心(Nati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Center,NISC)與文部科學省呼籲中央政府機關,以及大學、研究機構等140個單位,停止使用百度日文輸入法(Baidu IME),因為鍵入的文字將會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狀態下,被傳送回百度的伺服器。 《讀賣新聞》的報導指出,使用這套輸入法時,在搜尋引擎、e-mail、文書處理軟體以及其他的軟體上所輸入的文字,都會自動地被傳送到百度的伺服器。 根據《讀賣新聞》的調查,百度日文輸入法的運作流程是,當使用者從百度公司的伺服器下載安裝百度日文輸入法後,之後使用該輸入法時會自動在未經使用者允許的情況下將鍵入內容(舉例來說:「しんこうする」(shinkousuru))回傳到百度伺服器,接著百度伺服器會再將拼音轉換選擇(如:侵攻する、信仰する、振興する等)回傳表示給使用者。 《讀賣新聞》調查發現,除了日本外務省以外,包含東京大學在內至少有12所大學的部分電腦有安裝百度日文輸入法。日本內閣官房情報資訊安全中心(NISC)表示,「無法否定有重要情報已經洩漏的可能性。」 根據去年1月百度日本公司公布,在日本已有約200萬人使用百度日文輸入法。 日本放送協會NHK的報導則指出,在全世界僅次於Google的第2大搜尋引擎公司百度,在4年前開發出百度日文輸入法,提供免費下載。這套輸入法已經被下載180萬次,用戶越來越多。 NHK報導指出,百度日文輸入法初期設定表示,電腦使用的資訊並不會對外部傳輸,但是根據分析指出,實際上會向百度的伺服器傳送,而傳送的內容,則幾乎包含使用者在電腦中使用該輸入法所鍵入的所有資訊。 另外,百度提供給智慧型手機使用的熱門日文輸入法「Simeji」,也被確認正持續將手機中使用該輸入法鍵入的所有內容回傳至百度伺服器中。 像這樣的輸入法軟體,Google和日本軟體開發公司JustSystems雖然也有提供,但是僅在使用者許可之下才會對外傳送資訊,目前具體的相關內容仍尚未清楚。 關於這件事,百度日本公司承認,資訊回傳到百度伺服器,會在一定期間內保存,但表示,「這是為了在使用網路過程中、提供使用者拼音轉換選擇時,能夠提升拼音轉換精準度才會利用此資訊。關於對使用者說明不充分之處,希望能朝向讓使用者能安心、並容易理解的方向改善。」
  • 美法官裁定NSA搜索通聯違憲 仍可上訴

    新聞 美法官裁定NSA搜索通聯違憲 仍可上訴

    2013.12.17 | 09:50

    新頭殼newtalk2013.12.17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的聯邦地區法院法官李昂(Judge Richard Leon)昨(16)日在1篇長達68頁的裁定理由書上指出,美國國家安全局大規模地蒐集美國人的電話紀錄很可能觸犯憲法第4增修條文禁止不合理搜索的規定,並且對打擊恐怖主義的任務也不是很有效果。 根據美聯社16日報導,李昂法官昨日下達暫時禁制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不准政府蒐集2位原告的電話紀錄,並要求有關這2人的任何已蒐集到之資料必須被銷毀。但他也明示此禁制令暫緩執行,因為政府幾乎肯定會對此裁定進行上訴,而這項禁制令很有可能遭最高法院廢棄駁回。 本案的初步禁制令只適用於2名原告,但此裁定可能為更多人開啟大門,讓他們到法院挑戰情治部門大規模蒐集並儲存個人資料的行為。 2名原告分別是保守派律師克雷曼(Larry Klayman)和美國國安局殉職人員的父親史泉橘(Charles Strange)。 李昂法官裁定,2名原告的隱私利益本質上可能高於政府蒐集其個人資訊的利益,因此美國國安局大量蒐集資料的計畫的確觸犯了美國憲法第4增修條文不得為不合理搜索的禁令。 李昂法官引述憲法之父、同時也是美國第4任總統麥迪遜(James Madison)的警語,指出要小心在掌權者逐步與靜靜地侵蝕下,人們的自由會被刪減。李昂說,麥迪遜若還在世,恐怕也會對當前美國國安局的行徑感到駭然。 李昂法官在意見書指出,美國政府並沒有指出任何1個實例來證實大量蒐集人民的電話紀錄確實阻止了哪件立即的恐怖攻擊。他嚴重懷疑大量蒐集資料計畫對於打擊恐怖威脅的成效。 美國國安局法務部門發言人阿米斯(Andrew C. Ames)表示,他們還在研究這項裁定。國安局相信自己大量蒐集電話紀錄的計畫是合憲的,先前也曾有許多法官裁定他們合憲。 維吉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國安法律研究中心教授杜納(Robert F. Turner)認為,李昂法官的裁定非常可能在政府上訴後被上級法院推翻。國安局大量蒐集人民電話的計畫,早就被告到最高法院過,也沒被宣告違憲。 杜納指出,美國的執法單位經常在沒有法院授權的情況下取得人民詳細的電話通訊紀錄。執法單位官員審查人民電話通訊紀錄的量,比國安局還高1千倍。 根據我國司法院所提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中文翻譯,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人民不受無理之搜索與扣押。1791.12.15生效)內容為:「人民有保護其身體、住所、文件與財物之權,不受無理拘捕、搜索與扣押,並不得非法侵犯。除有正當理由,經宣誓或代誓宣言,並詳載搜索之地點、拘捕之人或收押之物外,不得頒發搜索票、拘票或扣押狀。」
  • 日美成緬甸最大外援國

    新聞 日美成緬甸最大外援國

    2013.11.25 | 09:43

    新頭殼newtalk2013.11.25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根據緬甸國家計劃與經濟發展部公佈的1份報告,自該國總統吳登盛在2011年4月上台以來,日本與美國已經成為緬甸最大的外援國。這兩個國家提供給緬甸的援助金額,已經超過4億6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36億元)。 原本長久受到西方國家抵制的緬甸,在吳登盛總統上台採取開放政策並釋放翁山蘇姬等政治犯後,開始獲得日本與西方國家的大力金援。日本給予緬甸的農業和農村發展、災難管理和社會經濟發展專案等金援就超過2億9千1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86億元)。美國則為第2大外援國,為緬甸的教育、民主與媒體發展等工作投注1億7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50.3億元)的援助。 原本對緬甸最有影響力的中國(約4,06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2億元),目前已排在英國(1億4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1.4億元)之後。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歐盟也都對緬提供金援。 為了改善國際形象,緬甸當局11月15日剛釋放69名政治犯。預計將在年前再釋放200名政治犯。 緬甸聯邦共和國,舊的英文名字為「Burma」,1989年緬甸軍政府把緬甸的英文寫法更改為「Myanmar」,中文譯名有因新的英文拼音譯為「緬馬」,但聯合國正式中文名稱仍使用「緬甸」。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世上大部分國家依其自主意願改稱「Myanmar」;不過某些地方還是習慣以舊名稱之,例如泰國(พม่า,音近國語「波馬」),甚至是緬甸國內的一般還是習慣稱Burma (音近BAMA),書面語時才稱Myanmar (音近MYAM-MA)。
  • 大腦海綿化 英每2千人中1人帶庫賈氏蛋白

    新聞 大腦海綿化 英每2千人中1人帶庫賈氏蛋白

    2013.10.16 | 08:37

    新頭殼newtalk2013.10.16 洪聖斐 鄭凱榕/編譯報導 以英國健康預防照顧局(Health Protection Agency)的專家季爾(O Noel Gill)為首的1個研究團隊前(14)日在《英國醫學期刊》(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在32,441位英國人的樣本中,發現16位確定有異常的普恩蛋白(簡寫「PrP蛋白」),比例約為每2千人就有1人帶異常PrP蛋白。 所謂普恩蛋白,是1982年由美國的神經科學家Prusiner S. B博士發表命名,其全名是傳染性蛋白顆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only,簡稱為「prion」或「PrP」),是一種不具核酸僅具蛋白質的粒子,目前已知是引起羊搔癢症(scrapie)、狂牛症(mad cow disease)即牛海綿狀腦病變(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以及人類庫賈氏症(Creutzfekdt-Jakob disease,CJD)等的元兇。 而人類庫賈氏症會造成神經元細胞壞死及減少,使大腦皮質產生空洞狀退化,大腦組織呈現海綿樣。 季爾團隊認為此項發現意味著每1百萬人中,有493人帶有異常的PrP蛋白。有這個問題的比例,在1941-60年出生者中為百萬分之733;在1961年到1985年出生者中為百萬分之412。兩性帶有這個問題的比例也相去不多,3大地理區域的人士的比例也類似。 《英國醫學期刊》昨(15)日以社論探討此事,指出罹患庫賈氏症的患者看來很少,但「感染」卻相對普遍。在1992年牛隻病變蔓延最嚴重時,「牛海綿症腦病變」的案例高達3萬6千件,但罹患庫賈氏症的卻只有177例 。這2年來,也只有1例。 這篇社論指出,季爾和其團隊的發現顯示庫賈氏症不是晚近才出現的問題。早在上個世紀的早期就有文獻紀載庫賈氏症中最常見的「散發型」症狀(Sporadic CJD),而且這個問題出現在世界各地,每年約有百萬分之1的人被驗出。普恩感染極難處理,而且早在1974年,醫學界就發現散發型庫賈氏症會傳染。 《英國醫學期刊》前(14)日的新聞稿也以〈研究者估計在英國每2千人有1人帶有變種的庫賈氏症蛋白〉為題來報導這項研究發現。這篇新聞稿指出,英國以往的研究估計,每4千人之中,可能有1位會帶有變種的庫賈氏症普恩蛋白,但帶有這種變種蛋白的人之中,有多少人最後會罹患疾病,卻尚未可知。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英國到底有多少人可能帶有變種的庫賈氏症普恩蛋白,以及不同的年齡與性別的人士是否會有不同的狀況,以季爾為首的這個團隊就從2000年到2012年在全英國41所醫院展開調查。他們發現,每2千人之中,就有1位可能帶有變種的庫賈氏症普恩蛋白,而且不同年齡層的人和不同性別的人,有這個問題的比例都差不多。
  • 天主教神職人員或可不必守獨身

    新聞 天主教神職人員或可不必守獨身

    2013.09.12 | 08:42

    新頭殼newtalk2013.09.12 洪聖斐 鄭凱榕/綜合報導 教廷新任國務卿帕洛林總主教(Archbishop Pietro Parolin)昨(11)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天主教神職人員必須守身的規矩不是教義性的,並且可以開放討論、做些修正。 帕洛林總主教接受委內瑞拉媒體《環球報》(El Universal)採訪時表示,神職人員守身的傳統不是教義性的,不是從聖經而來的法律,因此可以開放討論。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拉丁台(NBC Latino)於台灣時間今日稍早發出的1則新聞,也引述《今日報》(The TODAY),指出教宗方濟各在還沒成為天主教最高領袖前也曾提過這個可能性。 根據《今日報》的報導,教宗去年曾表示自己支持神職人員獨身,但補充說,東正教那些有結婚的神職人員還是非常好的神職人員。 在教宗方濟各繼任之前,神職人員獨身的規矩極其嚴格,而且不樂見世人討論此事。 美國波士頓學院西裔宣教研究所所長歐斯賓諾(Hosffman Ospino)指出,神職人員守獨身並非聖經教義而是個傳統習慣的說法,其實不是個新的概念。但他認為新任教廷國務卿有意讓世人討論此事。 歐斯賓諾認為,教宗方濟各終將邀請眾人討論允許神職人員結婚的規矩。教宗將於10月接見他所任命的8位樞機主教,屆時這個議題可能浮現。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聖彼得,又名西門彼得(天主教譯為「伯多祿」),是天主教會的第一任教宗。而聖經新約分別在馬太(8:14)、馬可(1:30)、路加(4:38)福音書中,記載著耶穌治癒了西門彼得害熱病的岳母,足見首任教宗聖彼得是有結婚的。 羅馬大公教會承傳了早期教會對「獨身」的尊崇,特別針對聖職人員守獨身的強制。宗教改革時代,天主教神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廢除了聖職人員獨身的強制、改革了「婚姻神學」,因此新教神職人員是有結婚的。 聖保羅收錄在聖經新約、指示教會應如何按照神的心意行事時的書信中,談論教會中擔任監督、執事、長老的資格,《提摩多前書》3:2中,聖保羅講到,「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同書3:12中提到,「執事只要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提多書》1:6中講到「(長老) 若有無可指責的人,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兒女也是信主的,沒有人告他們是放蕩不服約束的,就可以設立。」 聖保羅書信多次提及「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這也成為今日基督教牧道者揀選的準則。 另外,聖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7章論述了婚姻、未婚和寡居。他採取寬容的態度,「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 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7:7)但他還是說到,守獨身的人「是為主的事掛慮,要身體、靈魂都聖潔」(7:34)「然而按我的意見,若常守節更有福氣。我也想自己是被 神的靈感動了。」(7:40)這成為天主教神職人員守獨身很重要的依據。